主办: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视频影像
 
尚无内容。
 
新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奋进长中医 > 正文

奋进长中医

我们的科研,我们的生活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03日 13:14     文章来源:


我们的科研,我们的生活

——听我校研究生分享科研记忆


      编者按:

      研究生的学习与生活是充满了思考和历练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研究生们不断放开思维、创新创造,他们深度学习、潜心研究,曲径通幽。有人说学术之路由广而细,有人说科研之路有路可循,也有人说科研之路漫漫无际……科研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大家众说纷纭,各执己见。但有这么一群不惧困难、愿坐冷板凳的长中医学子已经在科研的路上收获了硕果,而他们也正在攀登更高层级的科研世界。

  独立研究,科研生活有诗意

  “我觉得科研就是整天泡在实验室,与耗子为伴,与实验器材为伍,与月光相约。其实,感性地说,科研生活也挺诗意的。”正如2019级针灸推拿学院硕士研究生张龙所说,虽然科研过程很枯燥,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坚持,独立完成一个科学研究课题是一件很自豪、很幸福的事情。“从事科研之前,我对科研认识得不全面、不深入,一直认为科研是科学家做的事情。当时,我觉得自己能力不足,不可能完成高难度的科研工作。”2018级中医儿科学硕士研究生杨福双在从事科研之前,同大多数人一样,也对科研存在恐惧和畏难心理。但是,在导师、国医大师王烈教授的指导和影响下,他开始真正地认识到科研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并在自己的努力钻研下提升了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杨福双说:“科研创新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资料搜集和处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都是我在科研生活中积累起的能力。”药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刘吉爽说:“科研只能依靠自己,不能遇到问题就找导师。所以,每次遇到问题,我只能上网查资料,向实验室其他成员甚至师弟师妹请教。”多年来的科研生活让刘吉爽每一步都必须自己一步一步走,脚踏实地,学会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解决问题。她建议每个有考研或读博意向的人都应该早进实验室,真正了解科研,确定自己是否真的适合从事科研。

科研过程很骨感,但是科研成果很丰满。科研成功后,撰写论文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也是科研必不可少的一步。“撰写论文应该学会引用与文章有关联的文献,并且引用的文献要有深度,新颖、贴合主题方向。”杨福双充分总结了自己撰写论文的经验,得出了许多心得体会。“论文能否顺利发表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比如选题的新颖度、研究的程度、讨论的深度、文章的规范度、期刊的选择、基金项目级别、作者学术影响力、作者单位级别等等。”杨福爽平时会大量查阅文献,多了解、多揣摩本领域其他人的科研选题、科研方法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而激发自身在科研上新思路、新想法。经过多年积累,他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1篇,其中SCI1篇,副主编著作1部、参编3部,参与国家级及省级课题5项。正如陶行知所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我们都有资格从事科研,但纸上得来终觉浅,想要真正认识科研仍需躬行践履。

勇于面对,科研困难不可怕

在科研的过程中,刘吉爽遇到过无数困难。在她的科研记忆中,最让自己崩溃的是2020年底的一个细胞实验,养了几个月的细胞,实验室其他人都养成功了,只有刘吉爽一人没成功。特别是那时正处于新冠疫情,细胞再养几天就可能成功了,由于疫情防控,实验不得不被中断,“当时我整个人都特别郁闷”,她说。科研中,困难总是比快乐多,变化总是比计划快,在面对科研中接踵而至的困难,刘吉爽没有气馁,她及时调整心态,向同学请教,上网查阅资料,发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解决困难。“每次实验失败都要回忆分析整个实验过程,找出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问’也是一个本领,当我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时,我都乐于向同学请教,也常常上网寻求帮助,办法总是比困难多!”刘吉爽回顾自己科研生活,总结出如此心得。

张龙认为科研也要松弛有度,劳逸结合,在科研生活比较疲惫或者遇到瓶颈期时,他都会选择和女朋友出去吃饭、遛弯、看看电影,“换种环境放松心情再努力,有的时候科研的灵感其实来源于平平淡淡的日常生活”。面对接连而来的困难,很多人或许都会绝望甚至放弃,但是张龙没有畏缩,面对困难,他也会害怕,但是导师刘明军教授严谨的工作态度给他作了榜样,导师每每对他的温暖关怀也是他坚持在科研道路上走下去的动力。杨福双也是通过适当的娱乐活动来纾解压力,他说:“实验室外,我就是一匹脱缰的野马,尽情释放天性;实验室内,我就是一头勤奋的耕牛,兢兢业业工作。”

学会平衡,科研工作更高效

每一个成功人士的背后都会有一个关于时间的故事。2018级针灸推拿学专业研究生钟祯在权衡科研和生活二者的关系时,提到了提高自己工作效率的秘诀——时间管理。“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重要的就是合理安排时间,碎片化的时间积累起来可以完成很多事情。”面对科研与生活的双重压力,钟祯从未感到迷茫,而是利用自己的时间去奋斗、去创造、去发现,在短暂的时间创造出无限的潜力。

“化茧成蝶的过程有多煎熬,结局就有多美妙。”这句话是对刘吉爽最真实的写照。面对科研路上存在的诸多障碍和困难,她在思考科研与生活的关系后说:“在科研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要比快乐多的多,但唯一要记住的就是不要把科研的心态带入生活。既然选择这条路,就要一直踏踏实实地走下去。”刘吉爽以良好的心态,塑造美好的心情,迎接更好的自己。

多年的学习让杨福双找到了科研与日常的平衡点,能够更好地支配生活。现在,他会将学习放在首要位置,在完成临床工作和导师布置的任务之外,多学习科研方法,不断提升科研能力,利用闲暇之余撰写论文,劳逸结合。

张龙很多的科研灵感都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一些发现,会对他的科研工作有着很大的帮助。在科研遇到瓶颈期的时候,或者特别劳累的时候,他会放下手中的工作,与朋友外出一起享受生活的美好。这时候的他,不是实验室中的那个十分严肃的研究者,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男孩。他会做一切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放松心情,换个环境,在之后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去面对工作,面对生活。“我会将科研、社交、爱情更好地相融合,处理其中的关系,三者没有主次之分,在我的心中,它们都很重要。”

志愿服务,科研之路有温情

钟祯与志愿服务有着不解之缘,本科期间她积极参与学院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几年的志愿服务经历也使钟祯收获颇多。本科毕业时,她毅然决然地选择加入了学校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满怀一颗赤子之心,不惧条件艰苦,远赴延边州图们市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活动。面对支教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钟祯并没有退缩,讲授课的过程锻炼了她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在服务的过程中也让她真真切切地体验到了被人需要的价值。这段支教经历成为她的一份美好记忆,钟祯说:“每一次志愿服务都是依循生命本真的大爱,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社会和他人创造更有价值的东西,而自己每尽一份绵薄之力,都为人生增添了不平凡的一页,成为记忆中不能抹去的一部分。”

饮水思源,叶落归根,杨福双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始终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青春之我、奉献之我的精神先后参与志愿服务及义诊10余次、义务献血2次。“我本身就是一名中共党员,做些志愿活动再正常不过了,这也是我的价值所在”,杨福双时刻谨记自己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凡事走在前、做表率,怀揣博爱之心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一路向前。

“我觉得志愿服务是磨练自己的机会,也是培育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我奉献意识,更是了解老百姓身体健康的一个机会”,张龙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用最平凡的语言讲述着自己对于志愿服务的认识。通过进行义诊等志愿服务,张龙不仅仅了解到了百姓们的健康状况,还锻炼了自己诊疗疾病的能力。他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诊疗思路和学术思想,并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从而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们用自己所学,以崇高的奉献精神服务他人,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着,为自己的科研之路填上了一抹温情。

腹有诗书,胸有赤子,心怀鸿鹄。他们的青春因奋斗而多彩,实验室里,他们秉持着严谨的科研态度,苦心钻研,力求得到最准确的数据;志愿服务中,他们无私奉献,乐于助人,将自己的爱心与奉献传递给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生活中,他们满怀激情,笑对生活,享受着属于他们的青春时光……研究生们用有限的精力去探索无限的科研宇宙,以实际行动追寻心之所向,视数载为一朝,相信在未来,他们也会以满腔热血在其各自的领域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本文中受访者简介

张龙,男,汉族,中共党员,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班级宣传委员,导师刘明军教授。现任长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会科研实践部负责人,针灸推拿学院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

刘吉爽,女,汉族,中共党员,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药制剂新技术与新药开发研究,导师邱智东教授。曾获得省政府奖学金、多次获得“学术之星”“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标兵”“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先后获得校级一等奖学金8次。

杨福双,男,汉族,中共党员,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2018级中医儿科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王烈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小儿心肝系及肺系疾病的研究。

钟祯,女,汉族,中共党员,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2018级针灸推拿学专业研究生,长春中医药大学博硕医疗服务团团长、针青年志愿服务团团长、吉林省西部计划志愿者。曾获“吉林省十佳大学生”“吉林省优秀志愿者”“优秀研究生标兵”“优秀研究生干部标兵”等荣誉称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