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9日,国家科技部公布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2018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王之虹教授主持的“腧穴配伍方案优选及效应影响因素研究”获得了“优秀”的评价,根据验收中仅有30%的“优秀”比例,这标志着我校承担的973项目研究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是我校、也是吉林省省属高校历史上,首次作为首席科学家单位承担国家973项目,并且随着国家科技项目管理的改革,973项目与863项目、重点支撑计划合并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可以说这将成为我校历史上唯一的一项973项目,是我校科技史上值得纪念的里程碑,是凝聚全校师生智慧的结晶,是举全校之力完成的标志性成果。
973项目研究历时五年,从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共有10余家国内外大学和科研机构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博硕研究生参与到项目的研究工作中,项目组将研究任务分解为三个课题,从理论文献、临床和实验三个角度展开了工作,其中两个课题是由我校主持完成,在项目的研究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从申报至结题将近7年2000余个日日夜夜,有太多的人需要感谢,有太多的事需要铭记,打开记忆的闸门,让我们一起回首印象中的973。
学术研究篇
学术研究是973项目的灵魂,是各项工作的核心。973项目是“命题作文”,是要回答国家针对学科领域发展中急待解决的,对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重大科学问题,更好推动学科体系的发展。我校973项目要回答两个重大科学问题,即“单穴好还是配穴好?为什么好?”看似简单的两个问题却蕴含着针灸推拿学的核心理论。经过不断的探索研究,结合取得的理论文献、临床病例观察和人体动物实验结果,提出了“同功穴”的腧穴配伍新理论,圆满回答了这两个问题:“腧穴配伍应用广泛,单穴应用局限”“失眠与胃轻瘫腧穴配伍优于单穴”“腧穴配伍协同增效的机制体现在‘增加效值’和‘扩大效域’”。
科学问题的回答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需要的是不断的思考和总结。从古代文献中对腧穴配伍规律的整理和总结,到临床试验中治疗效果的确定,再到动物实验的精心设计,项目组的专家们通过一次次的尝试和发现,从细微的研究结果中不断抽丝拨茧,逐渐接近科学真相。以失眠与胃轻瘫两个针灸优势病种做为突破口,观察了腧穴配伍与单穴效应的差异,提出了“同功穴”的创新理论,提出了针灸临床选穴要诀和配伍,建立了基于病证的选穴和腧穴配伍规律谱,明确了选穴是影响腧穴配伍效应的关键因素,建立了针灸优势病种的选穴规律谱和腧穴配伍规律谱,开发了“选穴及腧穴配伍规律谱”智能系统,形成了能够实现对针灸临床选穴合理性和效应验证方案合理性进行智能化客观评价的腧穴配伍评价体系,发现穴性对腧穴配伍研究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三维”腧穴配伍理论以及今后腧穴配伍研究的新思路。
领导关怀篇
项目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学校领导的关注和大力支持。学校领导对于项目组的工作给予极大关注,定期听取项目进展情况的汇报,并深入临床、实验研究的第一线进行调研与指导,并在人财物各个方面进行协调与政策的支持,专门成立973项目办公室,在附属医院建立了专门的973项目科研门诊,积极申请省级财政专项购置项目所需的实验仪器设备,并配备了单独的实验用房,在学校网站对973项目的成果进行大力宣传。
团队人物篇
本项目由王之虹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来自荷兰莱顿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吉林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美国哈佛大学等单位的200余名专家及科研人员组成的研究队伍联合攻关,骨干成员来自各中医药高等院校和研究所从事针灸研究的专业技术人才,还涉及计算机学、影像学、中医内科学、西医学、神经内科学、消化内科学、中医文献学、医学统计学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研究人员,发展锻炼和培养了一批年龄学历结构合理、学科交叉、研究能力强、创新性强的高水平研究团队。
首席科学家王之虹教授对项目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与热情,他是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更是研究团队的灵魂,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还记得他深夜工作结束后回家时疲惫的背影,带病坚持答辩,侃侃而谈感动了所有的评审专家,一次次会议、一次次调研,展现了他强大的组织能力和对事业的热情奉献,激励着所有工作人员在困难面前不断前行。
课题负责人王富春教授是科学研究的核心,丰富的学识每每总能让项目研究柳岸花明,峰回路转,还记得他在出差深夜归来给工作人员送来温暖可口的饭菜,还记得他带着腿疾步履蹒跚奔波在科研门诊和实验室之间,还记得他日日无眠,殚精竭虑,不断思索与研究结果、反复推敲时坚定的眼神。湖南中医药大学课题负责人岳增辉教授五年来忙碌的身影往返于长沙与长春之间,每次乐观而爽朗的笑声都表达着对项目工作的不尽热情。
项目管理篇
项目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科学的项目管理工作。项目组建立了首席科学家-项目管理办公室-项目专家的三级管理体制。首席科学家对项目的实施和执行全面负责,由专门工作人员组成的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对日常工作进行协调和推进。建立了可操作性强的项目管理制度。项目的主要管理工作包括研究任务和经费管理两大部分。项目管理办公室由科技管理、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三个专业的人员共同组成,保证了项目管理的需要。根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管理办法》、《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经费管理办法》和项目各课题组实际情况,以 “研究管理”为主线,“日常管理”和“经费管理”为重点,实行“纵横结合、分级负责、动态管理”的管理模式,制定了项目管理办法,包括项目分级负责管理办法、项目研究年终汇报管理办法、项目课题进展检查管理办法、项目研究重大问题管理办法、项目研究数据共享平台管理办法、项目共性技术统一管理办法、项目成果管理办法、项目经费管理办法、项目内外合作与学术交流管理办法等,加强对各个课题和项目相关工作的管理,使得项目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项目各课题组定期向项目管理办公室报送课题简报;项目管理办公室定期按季度编辑出版项目工作简报,定期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专家组、各课题组寄送项目简报;项目组和《吉林中医药》编辑部合作,在《吉林中医药》上开辟了“973计划”专栏,并定期向项目专家组、各课题组相关专家寄送杂志,及时了解973计划针灸项目的学术动态。
项目办公室由五行宫到四象城,再到创实大厦,逐渐完成了由单纯的行政管理部门到综合的科研基地的转变,使项目研究成为了基地建设,由短期科研项目到稳固的长期研究方向的蜕变,使973项目研究对于我校针灸推拿学科的意义无限放大。
基地建设篇
973项目的研究工作建立了我校高水平的针灸腧穴配伍研究科研平台。立项之后,我校获得吉林省财政专项资金近2000万元,整合了原有的针灸推拿学实验平台,成立了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研究所,建立和完善了电生理实验室、动物行为学实验室、形态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生物超微弱发光等实验室,双光子激光共聚焦是东北三省唯一的同类设备,由我校与荷兰莱顿大学共同研发的生物超微弱发光信号采集系统是全球唯一的用于中医经络研究的仪器,一台台先进的仪器设备组成了完整的科学研究技术平台,使我校的针灸实验研究硬件达到了国内同行业的顶尖水平。获批成为吉林省教育厅“腧穴配伍重点研究室”,吉林省发改委“腧穴配伍工程实验室”,不仅为项目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硬件设施保障,同时也为建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实验平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也积累了大量临床研究的成功经验,在附属医院建立了针灸临床研究中心,成为科研医疗一体化的针灸临床研究基地。
对外交流篇
通过项目的研究工作,项目组与荷兰莱顿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通过开展学术交流、互派访问学者、合作课题等多种方式加强沟通和学习。项目组在实施过程中,不仅派出人员赴荷兰莱顿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等进行访问学习及合作研究,而且多次参与相关领域的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并受邀报告。
项目组定期举办“项目年度总结会”“临床研究启动会”等会议,进一步促进和落实项目的推进;成功举办“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1分会场:针灸脑科学研究高层论坛”,邀请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行业内知名专家以及80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成功举办了中国针灸学会穴位贴敷产学研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穴位贴敷研讨会,业内专家学者等600余人参加会议;举办了“腧穴配伍高端论坛”,为腧穴配伍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奠定基础;举办“针灸推拿一级学科论证会”,综合整理针灸学科现状及条件,为推进针灸学科成为一级学科、促进针灸学科建设贡献力量。
此外,还定期召开“超微弱发光研讨会”,并邀请荷兰莱顿大学的王梅教授等生物超微弱发光研究团队的专家共同进行实质性的科研攻关,促进了学科建设国际化发展的进程。
科普宣传篇
科普宣传是973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将专业性强的基础理论知识向人民大众进行宣传,为广大民众的生产生活服务,这也是973项目需要进行解决的问题。项目组建立了专门的项目网站(http://973sxpw.ccucm.edu.cn),并设置了专门的网络维护人员,定期发布项目通知和最新进展,上传共性的文件和简报供课题组下载;也为各课题组开通了信息发布渠道,以促进项目相关的学术交流。
课题组专家王富春教授、朴春丽教授、赵立杰教授等多次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平台,接受采访,就失眠和胃轻瘫两种项目研究的重点病种进行广泛的科普宣讲,在国内的期刊杂志上发表了多篇科普文章,并在中国中医药报上对973项目的研究成果进行推广和宣传,为推广针灸、促进针灸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973项目的研究虽然成功取得了优秀的评价结果,但是这仅仅是一个起点,未来在此基础上,我校的针灸推拿学科将会进一步总结经验和不足,进一步推动针灸推拿学科事业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