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视频影像
 
尚无内容。
 
新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奋进长中医 > 正文

奋进长中医

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30日 22:00     文章来源:


观而后知,知而后解,解而后悟,悟而后行。通过对10所中医药(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院)的交流、考察和学习,我最大的体会就是:只有不断通过挖掘特色、促进改革、谋划发展,厚植底蕴,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才能走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前列,才能使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建设目标得以实现。

“不古不今,自成一家”

气有清浊厚薄,格有高低雅俗。特色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存的风格与形式,是事物与事物之间显著区别的标志,是“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一道亮丽名片和风景。

特色不是特意而为的一种形式,而是在长期积淀中形成的一种包裹着思想的衣裳。这种衣裳风格能赋予思想以价值,并使思想得以传播。特色在传播中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记忆长久。在本次的交流和学习中,凡事具有特色的事物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福建中医药大学的活化校园建设及思政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精细做法;江西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专用教室的建立;上海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部加强学术研究的“博士沙龙”形式;甘肃中医药大学敦煌馆的展示及敦煌学的研究;陕西中医药大学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充分发挥辅导员队伍的做法;山西中医药大学(筹)校园建设中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医药文化及三晋文化的特点及中医药博物馆中植物标本的精致等等。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充分体现国家的意识形态性,属于国家层面的“规定动作”。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要积极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底色,但底色的彰显并不是要忽略特色。在今后学院的发展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我们要积极探讨“双色”的对接和融合:既要坚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底色又要充分结合我省、我校的实际,发扬中医药文化的特色。我们认为,在今后的“双色”融合中要着重三个层面,打造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特色:

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层面。“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无正也;犹生长于齐,不能不齐语也。”这是强调环境影响的重要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不能离开特定的环境。2014年教育部发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紧密结合。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与载体,也是我校的特色。我们要积极探讨二者的有机融合,如要加强中医药文化整体性融入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用研究。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过程中,探索中医文化如何整体性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以中医药文化为载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增强青年学生的国家认同,强化学生的自信学习能力。

第二,医学与人文结合层面。马克思主义是最大的人文主义主要者。《共产党宣言》中有“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共产主义运动的终极目标对马克思主义者是人文主义者做了最好的注释。人文的精髓是使人成为人而不是仅仅成为某类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必须高高擎起人文主义的旗帜,实现医学与人文的有机结合。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彰显马克思主义人的价值,防止“人的缺席”;另一方面,以马克思主义人文主义思想为引领,完善现有的选修课程,构建包含人文核心和骨干课在内的人文选修课程群。

第三,学生理论骨干培养层面。2015年7月,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要求着力培育学生理论骨干和理论社团。全国许多高校都在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生理论骨干,我们如何培养才能体现我校的特色?我们要借鉴多年来我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经验,以及“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和载体”的地位,结合我校实际,开展既融通马克思主义理论又融通中医文化的“双融学子”培训活动。唯有如此,才能体现我们的特色。

“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

汉代杨雄曾说:“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故知因而不知革,物失其则;知革而不知因,物失其均。”贯穿于古今中外历史发展的铁律告诉我们,要发展必须不断地改革与创新。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是时代精神的核心,也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人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天下之事,因循则无一事可为;奋然为之,亦未必难。”“不革新,是生存也为难的。”考察发现,各中医药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的教师们都在积极加快革新与变革的探索步伐。广州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正在结合广东地区的实际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以硕士学科点的建设来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思政部积极改革,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力,逐步拓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功能;上海中医药大学社会科学部在学术研究上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紧紧抓住学术研究前沿问题;江西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甘肃中医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充分发挥当地红色资源的优势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山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开展“知行学堂”,积极探索对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提升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斯于利民。”我们还必须结合我校的实际,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今后一段时间,要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

一是全面推进和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四维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搞出自己的改革特色,走在全国中医院校的前列。“四维课堂”强调由单纯的“一维”理论课堂向理论课堂、网络课堂、生活课堂、实践课堂“四维”进行转变。这种改革以严格遵循教育部的规定,以不削减每一门课程的总学时为前提,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四维课堂”不再追求课堂讲授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以问题为中心,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开展专题讲授,力争实现理论课堂与网络课堂、生活课堂的结合,实现理论课堂与实践课堂的结合;强调可操作性,每一课堂形式、每一环节都有详细的操作步骤和程序性规范。

二是进一步优化表达问题的语言,锤炼话语方式,解决怎么说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方式主要指话语表达方式,也就是话术,即表达问题的语言和艺术。提炼话语主题解决的是“说什么”的问题,而锤炼话语方式解决的则是“怎么说”的问题。话语方式往往决定着话语对象接受的程度,正如海德格尔所说:“人活在自己的语言中,语言是人存在的家,人在说话,话在说人。”同样的话语内容,表达方式不一样,所起的效果也就会不一样。思想政治理论课锤炼话语方式,应主要立足于三个方面:首先,接地气,讲生活语言。接地气,讲生活语言是指在话语表达方式上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语言把抽象而深刻的道理表达出来。其次,接经典,讲本质语言。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是因为经典作家擅于从本质上用语言揭示人、自然、社会发展的规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我们经常引用经典作家的揭示问题实质的本质性语言,可以提高理论的说服力.最后,接传统,讲精辟语言。2016年1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了《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意见》,强调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里强调了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萃取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而且要学习传统文化的精辟语言来提高教学的吸引力。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中讲“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就是说君子要致力于做好为人做事的根本,根本建立了,其他的事情就迎刃而解了。谋求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取得就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根本,做到这一点是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考察发现,各中医药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都在依据《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方式谋划自己的发展。如:山西中医药大学(筹)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正在立足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教育、心理教育、医学人文四大板块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整体性规划;甘肃中医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正在通过考试改革的探索积极谋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陕西中医药大学社会科学部正在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学科的建设来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江西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重点加强思想政治理论专用实践教学情景活动室的建设来促进学院的发展和课程的建设等等。“不进则退,不喜则忧,不得则亡,此世人之常。”别人都在前进与发展,我们更不能落后。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我们要立足于“大战略”的角度来谋划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首先,我们要立足顶层设计谋划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我们要不断地思考三个问题:我们在哪里?我们要到哪里去?我们怎样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地?我们要制定清晰的目标、切实可行的方案,唯有如此,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上才能真正实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其次,我们始终要有一种不断进取的锐气和精神来谋划学院的发展和思政课建设。精神,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而是一个人生命的动力,有了精神,就等于有了灵魂。精神不能丢,丢了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我们要立足于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不断推动学院的发展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最后,我们立足三种意识来谋划学院的发展和思政课建设。我们要树立铸造中医特色、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服务功能以及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这三种意识来谋求发展。中医文化和中医特色是中医院校生存的大环境和大氛围,我们的思政课教学、改革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都不能离开此环境,我们的工作只有和中医文化相结合才能改变“松柏之地,其草不肥”的现状。我们要不断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服务功能,从课堂、校园走向更广阔的社会实践舞台。我们要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利用本土资源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

总之,我们要以本次的交流、学习、调研活动为一个新的起点,悟而后行,不断挖掘和提炼特色,促进和探索改革,谋划和推动发展,从而为把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成为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底蕴更加深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战斗堡垒而做出自己的努力。

(本文作者为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概论教研室主任,“青年博士工作室”主任)

1.2015年12月,思政部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博士工作室”成立。

2.2016年1月,“青年博士工作室”论证马克思主义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3.2016年1月,“青年博士工作室”成员徐永军、付晓男、王金凤三人赴广州中医药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进行调研、考察,交流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思政课教学、科研情况等。

4.2016年1月18日—2月24日,“青年博士工作室”论证教育部示范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重点选题)。论证项目名称是《课题指南》重点选题中的第29个题目:《行业类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研究》,同时与行业实际相结合,确定论证的题目是:《高等中医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研究》,论证材料共计13000字。

5.2016年3月,“青年博士工作室”论证我校《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落实方案。

6.2016年4月,“青年博士工作室”论证《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四维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7.2016年4月,“青年博士工作室”起草论证2016年7月即将举办的《关于举办“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经验交流暨第二届教学协作会议”的预通知》《第11届全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暨第33届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学术研讨会预通知》,并向参会的代表发出预通知。

8.2016年4月,“青年博士工作室”成员徐永军、王娜、付晓男、王金凤等赴甘肃中医药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山西中医药大学(筹)、陕西中医药大学对各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思政课教学、科研情况等情况进行考察交流。

9.2016年5月,“青年博士工作室”论证《“双融学子”培训方案》。

10.2016年5月,“青年博士工作室”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学生自主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室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

11.2016年5月,“青年博士工作室”系统论证各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学生手册》。

编者按:今年1月和4月,马克思主义学院选派“青年博士工作室”部分成员,先后赴广东、江西、福建、浙江、上海、甘肃、陕西、山西等8省(市)10所中医药(医科)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开展交流学习。现将陆续把工作室部分成员的学习收获和体会分享给大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