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视频影像
 
尚无内容。
 
新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精彩长中人 > 正文

精彩长中人

付晓男:让“灵魂课程”成为学生的根与魂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15日 14:46     文章来源:


人物介绍  

付晓男,女,中共党员,副教授,吉林大学科技哲学博士,现任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从教15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课题研究10余项。其授课风格亲和力强,获得专家、同行的一致好评,深受学生喜爱,多次在省级以上教学比赛中获奖,并获2019年度吉林省“精彩一课”教学比赛一等奖。三次获评校级“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并被授予“教学新秀”荣誉称号。  

在学生和同事的眼中,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付晓男是一位头顶光环、浑身充满哲思智慧闪光的“精灵”,她聪慧而勤恳,敬业又热爱挑战,每时每刻都奋战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世界中,甘做学生成长成才的人梯。  

从教15年的思政课堂意味着三尺讲台默默耕耘,意味着要反复推敲琢磨每个教学难点,意味着要撰写数十万字的讲义,意味着付晓男始终像是一位斗士,牢牢守住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  

 

让情怀流淌在教书育人的每一处细节

付晓男对思政课教学的热爱,是出了名的。  

“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在教师,作为思政课教师,身上必须具备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谈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时,付晓男斩钉截铁地说道。对于付晓男来说,思政课是一门“灵魂课程”,是实现立德树人使命任务的主渠道,教授思政课的老师首先要自己做到大先生、好老师,才能带动学生成长成才。她经常说:“作为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来充实自己,才能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好的引导。只有自己充实了,才能站得稳讲台,思政教育需要浓厚的情怀,更需要将这种情怀放在行动中。”  

 

情怀不是口头空谈,而是写在教案上的每一个文字,幻灯片上精心挑选的每一个素材,更是课间难得喝一口水的10分钟,也是全年近乎极限的400学时授课净时数。“还没上完课呢?”这是同事、朋友遇见付晓男时打招呼的常用方式。付晓男长期奋斗在教学一线,在2018-2019学年度,甚至有时一周的课时量就达到30学时。“这几乎就是极限了”,付晓男自信地说,随后爽朗地笑了一下:“累吗?其实真的挺累的。”高频率、大强度的授课贯穿了付晓男的生活,常常一节大课下来还来不及休息,讲台就会被学生团团围住。面对涌上来请求答疑解惑的学生们,无论多么疲惫,付晓男依然热情地解答着学生的问题。“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付晓男的为师之道,不论多累,她都不会拒绝学生们的提问。  

付晓男毫无保留地奉献着自己的全部。在指导学生参加吉林省大学生讲思政课大赛时,她将每一个人的讲稿都进行了重新整理,帮助每一个参赛学生找到了自己的讲课风格。2017级护理学专业的高生同学这样回忆道:“付老师真的是很无私,她把所有的讲课经验和资料都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我们,甚至帮我们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风格,让我们每个人都与众不同。”  

付晓男的情怀是流动的,她将自己对于教育的热爱倾注到每一个细节中,将对立德树人的情怀洒落在每一个角落,润物无声。在学校杏林青马工程2018级学员班座谈会上,作为班主任的付晓男寄语道:“希望大家能够记住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教诲,也希望各位青马学子能够做到心中有大爱、眼中有光芒、肩上有担当、脚下有方向……”付晓男的话掷地有声,充满着对学生的无限期许和热爱。  

15年教学光阴须臾弹指,唯有教书育人初心未改颜色,依然赤红。  

教学创新,让课堂“烧脑”又有趣

付晓男的课,听过的人都说好。  

在马克思主义学院进行思政课建设过程中,学校教学督导组曾经专门“点将”要听付晓男的原理课。90分钟后,教学督导组走出了付晓男的课堂,时任教学督导组组长的张志情不自禁地说:“听付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  

这样的“享受”甚至想让不少人重新回到教室听付老师讲课。作为主战场的原理课不用多说,自然堂堂都是火爆氛围,甚至是选修课都会被瞬间“抢爆”。不仅是常规的课堂教学,同时担任着党校教师的付晓男还时常会被学生们请回党课的课堂,中医学院的学生们曾和学院提起:“我们想听付老师讲党课。”  

“老师上课的形式特别符合我们,有时会找一些主流媒体上的最新素材,抛出一些最热的话题、一些比较高级的梗,从我们平时有兴趣、关注度比较高的地方切入,一下就吸引了大家的眼球。”曾上过付晓男原理课的杨荟蓉对此印象深刻。匠心独具的课堂设计是付晓男上好思政课的关键。“那好,讲到这里我们再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是付晓男上课常用的句式,她总是引导学生思考,坚持问题导向,锤炼学生思维。一名同学回忆起上课时的情景只用了两个字概括——烧脑。多年来,付晓男潜心钻研、推陈出新,打破原有思政课老师讲、学生听的“循序讲解教学模式”,使用以设置问题链为基础的“问题牵引教学模式”,通过一堂课解决一个问题。“问题链”教学法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魅力。  

 

考核自然是检验教学成果必不可少的部分,付晓男更是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她率先在马克思主义学院进行口试,实施口试与免试相结合的过程性考核,打破了“千人一卷、千人一面”的考试模式。实施口试的8年来,付晓男逐渐完善了口试考核制度,形成了海量的口试题库,在建设题库过程中,海量题目、高强度工作令付晓男早已从“996”变成了“007”。但她却从不敷衍,更不愿对付,凭借着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步伐,将原本学生心目中的“水课”“睡课”打造为让学生扎根铸魂的“金课”,将教书育人的初心融入思政课堂的分分秒秒,切实肩负起教育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心中最重是课堂,为学生讲好每一堂思政课,辛苦,却又是那么如蜜香甜。  

教师要和学生建立共同的话语体系

付晓男总是能和学生实现语境的“无缝对接”。  

为此,付晓男报考了中医学专业成人本科,学习中医学基础理论和相关知识,了解中医药人才培养目标,与学生建立共同的话语体系,就是为了在实现思政。不仅如此,为了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她还注重把最新素材补充到自己的课堂上。“上课就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老师,我们要明白不是我们要教什么而是要看学生需要什么。”她说:“主流媒体是社会现象、文化传播、个性展示的集中体现,也是观察社会的一扇窗。很多集中的社会问题会在上面以各种形式展现,也有很多优秀的信息。我们这一学科就是要解读社会现象,研究社会热点,这是学科的需要。”这些主流媒体非常符合年轻人的胃口——快餐式的知识获取,通过这样的方式也更能拉近老师和学生们的距离,“老师和学生要建立共同的话语体系,这样学生才能更快地接受老师,从而接受知识。”课堂上,付晓男曾将一则《金庸先生的历史观》视频用来辅助讲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原理,大大加深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兴趣度。时时刻刻为学生着想,应该是这位“一本正经逗比的思政课老师”获得高评价最重要的原因。  

从“学好”到“好学”,背后是付晓男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上课不说废话、句句透着原理、实时吸引学生是对付晓男课堂的最好诠释,正是这样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原理课,使得付晓男的课堂有趣味更有智慧,有感染更有高度。学生们说:“原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离我们并不遥远,生活中处处都有马克思主义原理,难懂的原理也变成了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让我们触手可及。”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课程”——这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课程属性。为了上好这一“灵魂课程”,付晓男积极深入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实施“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的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将微电影、无领导小组讨论、翻转课堂、校外参观、医学哲学论坛等引入课堂,连续开展五届的“哲思辩论赛”更是成为了原理课的品牌项目。这种从“传统课堂模式”向“实践课堂模式”的转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不禁惊叹:“原来思政课还可以这样上!”  

用每一次练兵比武打通教学“任督二脉”

付晓男的教学能力,见过她比赛的人,都说好。  

各级各类授课大赛的赛场上,付晓男也是常胜将军,但这背后却是她对每一次比赛的精益求精和不懈追求。刚参加工作不久,付晓男就参加了生平第一次教学比赛,没想到成绩出人意料的好,拿到了校级比赛的第一名。付晓男笑着说:“当时就觉得自己的课讲的很好了。”但是没想到这样好的成绩,去省里参加比赛时却遭到了专家的一顿痛批,而专家的“痛批”也让付晓男深刻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那时,我只注重讲课形式,没有真正去理解课程内容,看起来热闹,但逻辑关系并不清晰。”  

专家的意见让付晓男痛定思痛,她也意识到给大学生讲课需要把理论逻辑讲清楚,而比赛大大提升了自己在课程理论上的深度挖掘,以及理论基础上的实践提升。“例如怎么讲好课?怎么设计课程?怎么把握课堂节奏?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我们都在大赛中得到了检验,参赛不仅让我在教学能力上得到了提升,也让我在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理论上得到了深化。”她的学生遍及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各个层次,通过一次次大赛历练,成长为能同时为本硕博学生讲课的“金牌”思政课教师。  

 

将潜心立德树人化作内心的永动机

付晓男对学生要求严,但对学生却更加关怀。  

“一种缘分让人珍惜,一种感恩常留心底,一种惦念天长地久。感谢人生旅途中有您的教诲,赵富祝福付老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教师节当天,一条短信发送到付晓男的手机上,这是一条来自管理学院2012级学生赵富的教师节祝福短信。毕业已经3个年头了,原理课已经结束6年了,赵富依然还记得付晓男,并在节日里送上祝福,这是付晓男本人崇高人格、个人魅力的结果,更是思政教育成功的表现。  

课堂教学之外,付晓男教给学生最多的就是做人的道理。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的实践环节中,有一个环节是“师生同讲一堂课”,这个环节中整组只会有一个人上台讲课,主讲人的得分是整组的分数,主讲人的讲课效果将直接影响整组成员的分数。“付老师的要求是组内每位同学都要协助这位同学去完成这个任务,大家一起通力合作。”本学期正在上付晓男课的2018级中医学专业的陈昱全这样说道。在参加了“师生同讲一堂课”后,他明白了付晓男的苦心:“付老师非常注重培养我们的团队意识,因为这意味着一个人日后在工作岗位上能否和他人良好合作。”  

 

付晓男想要培养的不仅仅是品学兼优的学生,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课堂和一言一行帮助学生塑造品格、品行、品味。为此,她也收获了学生们的信任,有的学生与自己的女朋友闹别扭会来找她出谋划策,和父母家人在人生未来选择上出现分歧、迷茫无助的时候,会第一时间想到付晓男,和她分享。  

 

追寻,一直在路上

付晓男是个实干家,更是个追梦人。  

教学之余,付晓男还担任着大量的行政工作,主动承担了学院乃至学校的大量事务性工作。节假日值班、学生答疑、辅导学生科研创新、做好新入职教师的传帮带……旁人眼中,付晓男似乎没有闲着的时候,她的节奏不是在工作就是在去工作的路上。  

今年刚刚来到原理教研室的魏恒说道:“我虽然刚到教研室不久,但真的感受到了付老师的慷慨大方,不仅在物质上,更在精神上。”作为教研室的一名“新兵”,魏恒也自称是付晓男的“学生”,从教学工作到日常生活,魏恒经常能感受到来自付晓男各方面的关怀,“不仅在业务上帮助我提高,更是付老师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的言传身教。”  

教书育人没有止境,在这个岗位上,付晓男心无旁骛地追寻着能够通达至学生心灵最深处的灵魂“通道”,而这个通道就是思政课教学。她将自己全部的智慧奉献在这个战场上,让这座战场时刻闪耀哲思的光芒。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