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视频影像
 
尚无内容。
 
新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精彩长中人 > 正文

精彩长中人

回忆导师范国梁教授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15日 09:33     文章来源:


2016年的元旦于我是一个悲伤的日子。因为,就在2008年12月30日夜间,我的老师范国梁教授故去了。于是,从那一天开始,我不能再亲见老师的容颜,只能在记忆里重温与老师相处的往事了。   

上大学时,老师给我们讲过《中医内科学》,当时对他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儒雅”。他身板笔直,步履稳健,不苟言笑,衣裤、皮鞋一尘不染,每次上课都戴着医生特有白帽子,裤脚向外翻起一个明边,看得出每天出门都一定整理过。他声音洪亮,在阶档教室,三个班同时上课,没有麦克大家也听得见。同学们都怕他,因为,他要求十分严格,在他的课堂上,久违的小学、初中课堂老师提问模式再现了。他的要求与我们的预期完全不对等,他不只讲书本上的条条,更多的是经典及临床上的实践,尤其对《内经知要》的内容经常引用,也要求大家背下全书,提问的内容也不局限于书本。于是,大家都紧张,也就出现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景象。当时他任中医内科考研室主任,与他的老师--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授一起进行教研室建设,在教材之外,增加了十几个新病种,创立了独特的《中医内科学》十三条教学体例,规范了教学过程,也利于学生掌握,在国内是首创。后来,由黄永生老师进一步发展完善,编写成了《中医内科教学与临床》一书,对我校培养学生做出了巨大贡献。   

大学毕业后,我本想直接考研,但是,那时中医内科学导师组要求考生必须有两年工作经历才可以报考,而我觉得学了这许多年中医、许多中医理论只有从事中医内科学才可能充分应用,不致于浪费材料,于是,我带着一定再回来的决心先去四平工作。那两年里,我按每天3页书的计划,细细研读了考研必考的五本教材,自己灌制了《内经知要》全文的录音带,每天把录音机挂在我的“陋室”墙上放给自己听。在经过考试和漫长的等待后,我接到了母校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中医内科学专业。   

想想要跟随老师学习,我忐忑不安,大学时严师的形象挥之不去,我虽然精心地学习了考研课程的教材、背诵了《内经知要》,而老师讲课所涉及的知识却是我望尘莫及的。我不知自己能否适应老师的节奏,而且我一个农村出身的学生对于老师这样的名牌大家,地位太卑微了。好在那时年轻,有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壮志。   

第一次拜见老师,我带了半丝袋的粘豆包,现在看来真是穷酸,但是,老师和师母的反响却出乎我的意料。他们说就爱吃这个,并且立即就到厨房熥了几个吃起来。我当时十分感动,老师和师母是这样卸下我的包袱。只这一个举动,我与老师一家融为一体了。经过进一步交流,我了解到老师也是草根出身,是农民的儿子,家住九台市放牛沟,幼年家贫,与我不相上下,靠自己的聪慧和艰苦努力考上大学,成绩优秀,当上了校学生会主席,工作出色,曾被毛主席接见。我看到了墙上精心装帧的长幅黑白照片,照片中有毛主席,也有老师。老师了解农民的苦,他也赞赏艰苦中奋进的学生,讲了许多例子,他说他相信我能成才,这对于经常低评自己的我来说是莫大的鼓励。后来,老师也经常叫我去他家里吃饭,他说:“我桌子上不怕多加你一双筷子。”我体会到,老师正像《弟子规》中说的那样:“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一九九四年冬天,老师的一位旧日好友来到诊室,从贴身的棉袄中掏出一个布包,里面是仍然没凉的两穗粘玉米,让老师当场就吃,不要凉了。他是坐了公交车赶过来专程送这个,这件事老师多次提起,其实,他看重的是一份情,是心的交流。   

老师心怀巨大的社会责任感,喜欢针砭时弊,他看病也常常是补偏救弊,有几个病就是根源于社会流弊、他反复抨击、又不得不看、而且治疗效果很好的。   

老师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一生低调。他很少写文章,也教导弟子们不要老想着发表文章,而要专心致志把病看好;不要想着在杂志上出名,而要在患者中树口碑。并且,他勤免务实,学问功底深厚,我多次向老人家请教问题都豁然开朗,有两次印象深刻。   

老师治疗许多对小儿经常吃补养品、小食品等所引起的不适,表现为口咽不利,食欲不振,纳呆,消瘦,手足心热,但头汗出,俯卧而眠,面色无华,易感冒甚或久咳不愈,尿黄,便干,舌红,脉数等,许多家属主诉多从便秘谈起。每次见到这样的患者,老师就告诫我们,不可用轻用消导剂。一次我问老师为什么不能用消导剂,老师说:“消者伤脾,导者害胃。”他说这种患者看似实证,实则是虚证。中焦本已受伤,再用消导,就犯了虚虚实实之戒了。所以,老师治病有一个特点,重视正气,不事攻伐,他在任肺病科主任期间,最提倡的就是“培土生金法”治肺系病。   

以前学习《内经知要》,有一处原文一直不明白,即“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自问多年,春夏本就阳旺,秋冬本就阴重,何需再养?一次在老师家里,我提出了这个理论问题。老师说:“我总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你耳朵都磨出膙子了,还没理解。”这确实是老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谚语,我却没想到与我的问题相关。老师给我讲解,春夏天热,人体阳气外发,里阳反而弱,容易受伤,现代科学进步,制冷设备普及,夏天人们喜欢吃冰冻食品,所以寒病才这么多。尤其女性痛经非常典型,很多是吃冰冻食品太多才把体质转成虚寒的,夏天吃姜可以固里阳。冬天相反,天寒地冻,阳气内收,人们厚衣棉被,北方冬季供暖,有的房间可达二十七、八度,比夏天气温都高,阳气郁于内,反生热病。以前农村婴幼儿冬天穿着开裆裤满地跑还很健康,成年人也是穿着空心棉袄、棉裤去劳作,都还健康。所以夏天要保护阳气不受伤,冬天“本冰地坼,无扰乎阳”,却也不可令阳郁伤阴,冬吃萝卜可以舒内郁之阳。我自己只纠缠于书上的文字,老师却已把他用于实践中,我本想老师会拿大段理论来论述,而老师只是讲着临床就轻描淡写地解决了。   

老师看病特别仔细,询问病史不厌其烦,诊病之后还要进行健康宣教,从自然到人体、从社会到家庭、从医理到心理,细细道来,有时一个患者要耗费半小时以上。几乎每次上午出诊,都要到下午一点以后才能看完。老师很累,我们也很累,但是,患者很受益。老师对自己的门诊患者细心诊查,对病房患者也关心备至,我见他晚上给一个发烧患者送自己珍藏的牛黄粉;他的患者有一部分是情志病,常用生铁落饮治疗,可是药房没有生铁落这味药,老师就自己到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煅造车间去收集,用麻袋装着,雇车拉到医院放在诊室,用时就免费送给患者。   

天容惨淡大星沉,这样一位儒雅、正直、真诚、利他的名中医年仅六十八岁就去世了,这是他家庭的损失,是我们学生的损失,也是医院和中医事业的损失。我常说,医生大致可以分成两种,一种可以给医院赚钱,一种可以给医院赚口碑,老师更多的是在给医院赚口碑。他对中医的执着、他的社会责任感、他的医学成就都成为我们的财富,他是我们的榜样。   

(范国梁教授,吉林省名中医,原我校中医内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作者赵德喜教授,现为我校中医内科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韩愈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1987年9月,本人有幸成为夏洪生教授的首届伤寒专业硕士研究生,转眼已经二十多年过去了,现在想起夏老师的谆谆教诲还历历在目。   

夏洪生教授早在我大学本科时就是我们的伤寒老师,全部《伤寒论》课都是夏老师一个人讲授。记的最清晰的就是夏老师当时讲的“黑箱理论”和“扣大椎”疗法。所谓“黑箱”,就是指那些既不能打开,又不能从外部直接观察其内部状态的系统,比如人们的大脑只能通过信息的输入输出来确定其结构和参数。“黑箱方法”从综合的角度为人们提供了一条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尤其对某些内部结构比较复杂的系统,对迄今为止人们的力量尚不能分解的系统,黑箱理论提供的研究方法是非常有效的。“黑箱”的研究方法的出发点在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所以,即使我们不清楚“黑箱”的内部结构,仅注意到它对于外界信息刺激作出如何的反应,注意到它的输入——输出关系,就可对其特性作出研究。夏洪生教授认为在研究中医的过程中,应该引入黑箱研究方法中的“系统整体优化法”,即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着重从整体与部分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中,综合地考察患者病情,从而达到全面地、最佳地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目的。“扣大椎”:大椎穴位于背部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外感病症,骨蒸潮热,癫狂痫等神志病,以及项强、背痛、风疹、痤疮等病证。“扣大椎”主要针对感冒初期,用虚拳拍大椎2~3次,不可太多,达到祛风散寒、通络止痛的目的。夏洪生教授告诉我们用扣大椎的方法治疗风寒感冒,效如桴鼓。   

读研期间,夏洪生老师就《伤寒论》的有关问题,提出中医的“合理内核”问题让大家讨论。我的师兄刘立昌做了中心发言,最后夏老师进行了归纳总结。夏老师认为中医是以“阴阳”、“五行”等概念为核心构筑的理论体系和以“黑箱”方法建立的“藏象”理论,以及“四诊合参”全面诊断的诊法体系与理论;还有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结合的临床诊疗模式,理、法、方、药一致的逻辑要求,临床各科的综合治疗体系等等。   

夏洪生老师治学精神十分严谨,要求我们平时做学问要一丝不苟,在时间上也要求的十分严格,如果做事出现差错,不能以任何理由辨解和掩盖,这也成了我多年来做人做事的原则。记得当年夏老师编写《中医证候诊断治疗学》一书时,一位参编者在编写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而导致未能完稿,组稿的老师十分着急,但又不敢惊动夏院长,只好找到我来救急,把未写完的部分补齐,这也是我第一次参编著作。夏老师对时间要求更是十分严格,不仅要求他人严守时间,他自己也同样遵守时间。每次有事找老师,肯定会在早晨8:00或中午1:30分时在楼梯口等到夏老师,绝不会迟到,因此我也养成了严守时间,做事一丝不苟的习惯。惭愧的是,有一次夏老师在家中请我们几位研究生吃饭,约好的时间,因我带路穿越南湖公园时耽误了时间而导致迟到,使夏老师与师母等候多时,至今仍觉遗憾。   

1989年夏,夏院长带领伤寒教研室全体老师以及师兄和我两位研究生进行了净月潭游览。事先我们准备了丰盛的食品。一路上,我们边听迟志强的歌曲“悔恨的泪”,边欣赏沿途风光;到净月潭后,我们争先恐后的拍摄了很多风景照片;中午我们席地而坐,大家动手,把带来的食品一扫而光。从净月潭回来后,因大家余兴未尽,第二周又请来了系主任吴崇奇教授与我们一同来到了南湖公园,照相、泛舟、畅谈,愉快的1989年夏季,成了我们永恒的回忆。昨日找出当年的一些照片,王军老师看后,不胜感慨:“山河虽在,青春难留”,这是后话。   

1992年夏老师调往深圳市工作,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著名中医学家,现工作单位为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为第二、三批全国名老中医师带徒优秀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500名名老中医之一。同时为中山医科大学校外教学医院兼职教师,深圳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深圳市九三学社第八届中央委员,深圳市九三学社副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3年长春中医学院净月新校区建成和2008年长春中医药大学建校五十周年校庆,夏老师作为当年长春中医学院主管教学的第一副院长,特意两度从深圳回长春表示祝贺。老师当时年近七旬,看上去只是较前清瘦了一些,但还是那样神采奕奕,风度翩翩。   

(夏洪生教授,原长春中医学院副院长,中医临床基础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作者陈凤芝,我校1987级硕士研究生,现为我校中医临床基础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