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24日,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办,我校承办的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手法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医手法与人类健康国际论坛在吉林市成功举办。担任本次大会工作人员的是我校教师及学生志愿者,共百余人。这些工作人员身穿蓝色的T恤衫,形成了一道蓝色的风景。
不是在北京,也不是在上海,而是在吉林,美丽的松花湖畔,50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27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
为什么说是盛会,因为会议规模是空前的盛大,因为会议形式采用同声传译,与世界接轨,因为工作人员的服务让参会代表感到宾至如归。
23日,会议开始的时候会场座无虚席,很多迟来的代表只能够站在会场边上。看着一双双聚精会神的眼睛盯着主会场,看着他们时而交头接耳交流意见,时而点头微笑,那种自豪感从心底油然而生,像火焰般越是蒸腾越是热烈。
当王之虹校长迈着大气的步伐,从佘靖主席手里接过推拿手法成立大会会长的受聘证书,我们有一种明显的感觉:从这一刻起长春中医药大学将翻开新的一页,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将有我们一席之位。
茶歇时间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短时间内,在雨中,安排五百位参会代表合影。不要说在雨中,单单是在短时间内安排五百人照相就是一件劳心费神的事。但是工作人员做到了。我想不单单是工作人员的细心撑伞感动了嘉宾,而是所有来宾被我们学校的大气折服,其次才是对我们工作的认可。还记得刚刚结束照相,所有嘉宾再次进入会场,瓢泼大雨便紧随而至,豆大的雨点砸在窗户上、屋脊上、地面上嘈嘈切切,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但更似鼓掌的声音,这可不可以看做是上天对我们刮目相看的暗示呢。
刘柏龄教授作《关于骨伤手法治疗的渊源发展及应用》的报告时,会场鸦雀无声。抑扬顿挫的声音,响彻在会场,回荡在与会代表的心里。那种大师风范,大家气质,感染了现场所有人,连空气都是正式而庄严的。事后很多外宾对刘老赞誉有加,敬仰不绝。
大气是包容,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学术上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短短一天半的时间,大小学术会议、交流报告不断,甚则同一时间上演五场学术论坛。从手法的近现代研究,到西方发展史,从中医外治法如针刺、骨伤、推拿、艾灸治疗代谢性疾病、生物学效应到具体的某种手法运用的思维、临床应用及疗效,再从中医手法的研究谈中医的继承与发展……这场学术的盛宴,这场文化的饕餮,这场思维与智慧火花的碰撞在吉林上演,在中医大的地盘上演,怎一个大气了得。
大气是理解,是将心比心,与人方便。在为人处事上是不斤斤计较,以德报怨。
还记得三个英国人和一个中国翻译组成的团队,论坛已经开始了他们才到,此时会场早就座无虚席,连两边的过道都站满了人,无奈之下只能引领他们到边上站一会儿。文绉绉的普通话对于他们纯外国人来说无疑是云山雾绕,看见他们一头雾水的样子从旁边几个可以听懂汉语的人那里借了三个同声传译的耳麦。
茶歇时间,正在我们忙着引领外宾合影时,翻译陈女士找到了我们。“你们是不是不重视我们,以为我们来这里是撑门面,以前在杭州参会的时候开会前三排全是留给外国人的……”她从22日报到开始讲起,滔滔不绝,夹枪带棍,丝毫不给工作人员解释的机会。
趁着她语气微微好转,我们联络员连忙解释道:外宾席已经预留出来了,但是由于你们已经迟到十分钟之久,席位被其他参会代表占用很正常,况且还有其他参会代表同样站着。对于外宾报到,工作人员通常全程陪同办理手续。如果客人数量较少,我们都会送客人到房间。近180外宾只有10人左右外宾联络员,而且我们还得分头行动。如果办理手续的客人太多,工作人员实在分身乏术。希望能够理解。但是无论怎样都会有服务员和行李车把客人以及随身携带的物品送到房间。尽管做了细致而耐心的解释,但是陈女士依旧不依不饶,无奈之下,请他们先行合影,事后再解决。午餐时间,我们找到了那三个英国人,谈及了他们的与会感受,饮食、住宿是否习惯,有什么需要我们工作人员提供方便的。他们很理解我们的工作,对于一切也很满意。还记得欢迎晚会上。调皮的Simon James挨个和我们说“give me five”。
还记得大巴在去往松花湖疗养院的羊肠小路上蜿蜒而上时,稍有些颠簸,一位华裔美国代表抱怨道,这种会议就应该在北京举行。到达目的地后,陪同外宾办理住宿、会务费等相关手续后,引领入住。徐徐上升电梯里上演了一幕无言的反攻战。
远处层峦叠嶂的山峰,连绵不绝,水天交接处腾起白蒙蒙的雾,好像为山峰披上一条轻纱薄裙,像一幅水墨画,更似人间仙境。近处建筑错落有致,在树木、假山的掩映下,像害羞的女孩犹抱琵琶半遮面,东方的含蓄特点展露无疑。
虽然不动声色,但是我看见那位女士的表情发生了改变。我知道我们成功了。任何国际会议的承办组织,没有谁会像我们这般巨细无遗的为宾客着想,无论从接机,还是安排入住,缴纳费用,引领参观,送站……甚至是随传随到。
还记得22日,整齐的蓝从学校出发到机场接机,距第一班飞机抵长还有一段时间,正在我们讨论接机事宜的时候,一位本应前一天下午出现的巴西外宾出现了。告诉工作人员他在自己预订宾馆住了一宿,同行的两位巴西来客现在正在香港呢。短短两句话的解释抵消了我们在机场苦苦8个小时的守候。
把接机牌高高的举过头顶,巴望着出关口,尽可能的用眼睛扫描一切有意和联络员进行交流的人员,尽管竭尽全力,可是每一次都有“意外”。不是那位来宾和家人不告而别,我们满机场的寻找。就是这位来客在未填写回执参会的情况下率领7位陪同人员,浩浩荡荡的向接机车走去,行李堆积如山。
报到处更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形形色色的人都可以遇到。还记得一位美国客人,拒不缴纳任何费用,接待员解释的口干舌燥却丝毫不起效果。国际教育学院刘淼院长过来解围,真可谓“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还记得俄罗斯人的不拘小节,办理入住的时候由于他的MASTER卡不识别,可能需要统一到市内兑换外币,手续办理不上他却问我什么时候开饭,领到餐厅之后,不一会儿又找回来了,说着浓郁俄罗斯味儿的英语问哪里能够喝到酒;还记得澳大利亚人的憨直可爱,办理入住,护照却找不到了,行李霎时间被他翻开了花,五花八门的小玩意儿杂乱无章的摊在地上,像摆地摊的小贩介绍自己的物品,结果忘了自己打开皮箱的目的是要找护照;还记得日本人的直接,因为钱没有带够,热情的意大利人帮他找工作人员,为其寻找合住人,最后好心的他和日本人share房间。这样的小花絮数之不尽,的确为工作带来麻烦,却也让我们感受到工作的快乐。
零点十五的最后一班机抵长,到吉林已经时近两点,树林深处似乎还能听到虫儿密语的声音,此时的校园应该早已万籁俱静吧。报到处依然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从清晨到午夜,汗流浃背常有,却没有人偷懒、抱怨,饥肠辘辘屡见不鲜,却没有人擅离职守。蓝、一直都在,不曾孤单,始终温暖。
还记得之前在一家公司市场推广部实习的时候,主管经理告诉我,是否贴心是衡量顾客满意度的标尺。一个人做到想别人所想是称心,做别人所想是贴心。
还记得联络员分头行动,挨个房间打电话确认返程时间,然后统计时间段,上报车辆组,然后再挨个宾客传达返回长春或者去机场的车次安排。内线接不通,手机联系不上,e-mail不回的,工作人员就在客人房间上贴纸条。“开夜车”几乎是每一位工作人员的生活写照。
很多晚上去机场的客人,工作人员帮忙和前台协商,延迟退房,且不收取任何费用。有些客人离开的时间,可能刚好错过晚饭时间,工作人员帮忙联系餐厅,给他们打包食物带在路上吃。客人亲切的叫工作人员“Blue shirt”,我想是因为他们有一颗透明的心。
还记得匈牙利的Mikelos,看似很精明,实际上却是一个神经超级粗线条的人。一起参观校园的时候,稍不注意,他可能就走散了。办理会员证的时候不是相片找不到就是一些信息填写不全,无法确认。他几乎是和我们接触时间最长的外国人,因为他总是状况不断。
同时他是一个好奇心特别强的人,还记得自助餐厅里摆放的养生汤,补肾益气汤,养心安神汤等六种汤,他竟然挨个去尝,去品,让我帮忙介绍一下这些汤都有什么功效,大致组成。好在他和Marks对中药都有涉猎,否则让我用英语准确的说出药材名还真是有些为难了呢。
25日,客人开始大批量的返程,看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和我们依依话别,听着老外生涩的语音发着拗口的“再见,谢谢你们”,一股酸酸的味道在心底发酵,咕噜咕噜的冒泡,酸的眼眶发胀、泛红。紧紧地攥着一沓汗湿的名片,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是我相信我们的友谊长存。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世中联吉林站接近尾声了,我们的“蓝领”生涯告一段落,曾经的“blue shirt”如今已经分散在学校的各个角落,继续在原有的轨道中运转,甚至是更高速的运转。但我相信每一位工作人员都会从世中联活动中获得他所需要的,无论是对于学校,对于自己的重新定位,还是对于学习和工作新的谋划,总之蓝的心灵一直都在,蓝的信念不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