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佑我行
赵文海
十五年前,我陪同刘柏龄老师参加学术会议,我们入住的北京前门宾馆房间内电视中正在播报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从美国回归清华大学故里的节目。刘老看过非常兴奋,对我说:杨振宁年长我10多岁,现在还不断的为祖国、为人类做贡献,我如再过十年,还能否有进步?我听后很震惊,老人家时年已七十几岁了,是业内硕果累累,誉满一方,功成名就的大家了!不止步、奋进、向上精神远远超出我这个弟子的期望阈值。
我当时羞涩低下头,沉默不语,陷入回忆中……
一幕幕往事浮现在眼帘,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就备受刘老的呵护、教诲、鞭策、承赋,至今已渐进四十年。
刘老和蔼可亲,包容豁达,为人师表,他做事认真,技艺精良,他崇尚团队精神,德高望众,他救死扶伤信仰不变,医德高尚。几十年他创造了多个第一,是实至名归的大师。
一九七七年二月春节后,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临床医学院,在入科前培训教育休息间歇时,听到有人呼叫我的名字,我顺声音环视,见到一位文雅、利落、可亲的中年老师走到近前,自我介绍:我是骨科刘柏龄老师,你是赵文海吧?我急忙跑到刘老师面前,向老师敬礼!我激动得说:早已熟知您的大名,未得拜见。刘老师开门见山的说: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和科室带教老师一致向我推荐你,说你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建议你到骨科来工作,我代表全科接你到骨科工作,你是否愿意?见到我心仪科室主任亲自接收,我当时受宠若惊,连说愿意!愿意!
从那天起至今已近四十年(三十八年),一直在刘老身边学习,工作,成长,担当者,真是我一生之最大幸事!!
刘老是我父辈的亲人一般,胜似父子亲情,恩师几十年一直哺育、温暖着我,鞭策我做人,引导我做事。每当我生活,学习,工作有困难,又纠结时,总是老师以宽阔的胸怀,大海的肚量,渊博的哲理,给我指引方向。
初为医生时,老师手把手教我操作技能;刚登讲堂时,老师课前示范我怎样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总结临床、教学经验时,老师指导圈改学术论文。
老师经常以无私的身影传授学术真谛,亲授技艺,与我同台开展手术操作,和我同时对骨折病人手法整复治疗。老师使我成才、成名。
记得一九七七年初冬时,我是一个不足一年的骨科医生,一次值急诊班,晚19时左右,当天寒下大雪,因路滑行人跌扑,发生骨折的较多,应诊的患者很多,很短的时间内发生前臂骨折的病人来了13位,我对这些患者做了检查和治疗准备。由于患者多又无助手,加上我对自己整复手法操作尚信心不足,急的满头大汗,正在这时,刘柏龄老师出现在我面前,我高兴的差点跳起来。刘老师看过我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很满意,询问我对手法复位有几分把握,我对每个病人的骨折情况分别谈了实施治疗要点,觉得应该有五分把握。刘老当时严肃的对我说五分不可以,一定要达到十分把握。并亲自对一位患者进行示范手法复位治疗,边实施手法边给我讲解手法要领,注意事项:“手法者,谓以两手按量所伤之筋骨,使仍复于旧也,但伤有重轻,而手法各有所宣,甚痊可之迟速,及遗留残疾与否,皆关乎手法之所施得宣,或失其宣,或未尽其法也。”对骨折病人一定“故必素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或拽之离而复合,或推之就而复位,或止其斜,或定其阙,则骨之截断,碎断,斜断,筋之弛、纵、卷、挛、翻、转、离、合,虽在内里,以手扪之,自悉其情,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刘老边讲边示范操作,不经意间骨折已复位。我还在呆愣之时,刘老轻轻招呼我,让我给其他患者治疗,我担心自己能否很好完成,刘老鼓励我要有信心,敢于挑战。我将以前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刘老的操作要领飞快在脑海里消化,在刘老为助手的同时,实施了我从医的第1例,第2例 ……第12例骨折病人的手法复位,由胆怯,不熟练,到自信,较自如的过程,当天手法复位的骨折病人竟全部解剖复位,至今每遇骨折患者手法整复,都如同刘老在身边指导、示范一般。几十年来,整复骨折数以百千计数,其效显著。手法复位及应用曾受访中国中医药报记者采访报道。
多年来一直工作在刘老身边,禀承做人德为先,待人诚为先,做事勤为先的理念,怀着一颗崇敬的心,耳濡目染老先生的人生轨迹,努力学习,整理、挖掘、宏扬老师的经验,学术思想及对中医学的贡献,形成建立了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天池中医流派。
自一九八二年长春中医学院给名老中医配备助手(徒弟),本人作为刘老第一个徒弟开始,文化革命后的第一个介绍整理老中医经验,在“新中医”以署名发表刘柏龄教授经验文章。第一个成为刘老的研究生,第一个成为首批全国名老中医刘老的高徒,第一个以刘老高徒获全国首届高徒奖,第一个以刘老高徒成为长春中医药大学骨伤科学科带头人,为学校首个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者,并获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省重点学科,全国规划教材主编,全国骨伤名科带头人,并担任中华中医骨伤科学会副主委,世界中医联合会骨伤分会副会长等。
如今,刘老已经实现了十五年前的期望,不负众望,已成为载入中医史册的国医大师了。
刘老是德艺双馨的大师,他包容,能海纳百川;他宽容,能心填似海;他圆融宽厚,能与人为善,他崇尚医学家徐大椿的高尚医德医风;他信守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信条。
刘柏龄老师行医七十载,从教六十载,他是我辈尊敬的师长,行医执教的楷范。我们一定要以刘老师为榜样,做一名符其实,宏扬中医学的长中人。
老师,祝您健康长寿!
作者简介:我校附属医院骨科学科带头人、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津贴获得者、省高级专家、省名中医
跟师学习往事
黄丹奇
2008年我有幸成为国医大师刘柏龄教授学术经验的继承人,从师刘柏龄老师学习中医骨伤。
学习在平和紧张充实的环境中进行,老师作风严谨,一头白发,永远是规规整整,出诊时着装一丝不苟,即使在炎热的夏天,领带也打的规规矩矩,白大衣洗得干干净净,端坐,诊病时头略倾向患者,话语平和,不急不躁,老师耳略背,当他听不清楚时,会反复询问,我想这是一位温和睿智的长者,有古谓之谦谦君子的神韵,在他身边学习工作,我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记得第一次跟师出诊,提前30分钟我来到刘老诊室,诊室外候诊的患者已经排起了长队,老师很和蔼,问了我一些工作学习情况,和跟师学习打算,对我今后学习提出了一些要求,还送给我两本老师的专著,在这两本书上,老师为我题字,“学海无涯苦作舟”,当时我非常感动,瞬间拉近了我和老师间的距离。我有什么理由不向这位前辈好好学习呢?
来老师这看病的人很多,但老师看得很仔细,病历记载得也很详尽。我跟着老师“望、闻、问、切”组方潜药,随时请教,受益良多。刚跟师不久,有一次,我记得中午时分,病人基本上看完了,我们正准备休息,有一位急性腰扭伤的病人被几个人抬进诊室,患者壮年男性,表情痛苦紧张,腰痛难忍,不敢活动,老师从容地先用三棱针将唇系带之粟粒大小的硬结刺破,然后配刺人中穴,针刺后嘱患者深呼吸,15分钟后,奇迹发生了,患者腰痛消失,活动自如,满脸笑容,连声道谢。这件事叫我即惊讶,又疑惑。过去一直认为,中医药治病主要依靠临床经验,没有什么理论依据,治疗急症是其短板,以往自己接诊这样的患者,都给予强止痛药物或封闭治疗,且不说有一定副作用,疗效也不确切,老师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给我讲起了急性腰扭伤的机理,急性腰扭伤属于现代医学的小关节功能紊乱和滑膜嵌顿以及韧带肌肉损伤范畴,多突然发作,发作时龈交穴处,督脉之端,因督脉经阻,结聚于该穴,遂现“经结”即“暴伤点”。《难经·二十八难》曰:“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之风府,入于脑”,清·叶天士曾提出:“腰者,肾之府……又为冲、任、督、带之会”,认为冲任督带脉经病变与腰痛有密切关系。“暴伤点”的出现,可能是由于腰肌扭伤后,行于腰部的督脉经气受到损伤。督脉总一身之阳经,古文献认为 “督为阳脉之海”,督脉能通脊两旁足太阳膀胱经并借以调节诸阳之气,阳经受损,均可反映于督脉。经络受损,经气不利,影响气血运行,循督脉上行传至唇系带,出现“暴伤点”。因此,针刺该点可以激发督脉之经气,使气血流畅,从而改善损伤局部的气血瘀滞状态,达到“通则不痛”的疗伤止痛目的。《灵枢·本藏》曰:“经脉者,所以行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通过点刺“暴伤点”可促进活血祛瘀,达到行气止痛之效,这符合在《内经》中所记载“菀陈则除之”的治疗原则。现代学者研究显示,通过针刺可以刺激大脑的中枢神经递质(如单胺类递质、内源性阿片样肽、乙酰胆碱和氨基酸类递质等)从而达到镇痛作用,通过间接或直接作用改善局部损伤血液循环,使微循环血管扩张促使血液加速,解除肌肉痉挛,加速局部损伤新陈代谢,瘀血和炎性渗出物吸收,与及组织粘连和瘢痕的修复。之后加针刺人中穴以提高疗效,《玉龙歌》记载:“脊背强痛泻人中,挫闪腰痛亦可针。”而“人中穴”亦督脉之络也。操作中嘱患者主动活动腰部,这能起到疏经活络,活血松筋的作用,更进一步的解除腰部肌肉的紧张及痉挛的状态,达到祛痛的目的。没想到一个腰扭伤,老师讲出这么多理论,看来我真得好好学习呀。
老师说,一名医生不能治疗急症,不能减轻患者的痛苦,不是一名好医生,他推崇古医家孙思邈的高尚医德,常说:医者不能以技乘人之危,索取财物,起踵权豪抬高身价;他深赞陈实功的“凡乡井同道之士,不可生轻侮傲慢之心,切要谦和谨慎;年尊恭敬之,有学者师事之,骄傲逊让之,不及者荐拔之”。
老师是这样教的,我也是这样学的。3年的跟师学习转眼过去了,导师的言传身教,使我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