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以其雄伟、奇丽风光闻名海内外,同时其丰富中药材资源也为名医大家的孕育创造了条件。
创立与发展
天池伤科源远流长,它孕育着中国千万年人们疗伤治病经验结晶,是源于白山松水独具北方特色大的流派学科,其著名医家辈出,虽然曾有承家传冠名某某氏,但其源根皆为一脉。天池伤科雏形经家族师传到学院教育不断发扬壮大,与其代表名家不断努力息息相关。
清代光绪年间,刘德玉老先生在吉林省扶余县三岔河镇悬壶济世,以其精湛的医术而远近闻名。刘秉衡为刘德玉先生的次子,在刘德玉先生逝世后,子承父业。由于世道多艰,战乱频争,创伤及战伤病人就诊者日益增多,刘秉衡专攻正骨科,其整骨手法、理伤方药闻名于扶余地区,乃至周近市县,救治了大量的骨伤病人。刘柏龄自幼随叔父刘秉衡先生学习医术,并很早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骨伤科医生。虽家学渊源,志在博学精艺的刘柏龄于1955年考入吉林省中医进修学校,亦即长春中医药大学的前身,成为吉林省第一批中医进修学员。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及临床实践, 1956年刘柏龄以优异的成绩留校任教,从事骨伤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刘柏龄承家学而集众长,以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脊柱退行性疾病以及四肢骨关节病学为主要研究方向,其医术精湛,学术贡献卓著,终成一代大家,为我国中医骨伤学界的代表人物之一。刘老弟子众多,赵文海教授为刘老首批高徒,王之虹教授、宋柏林教授、冷向阳教授等均为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刘老孙女刘茜为家传第四代传人,吉林地区有代表性的谭氏正骨、胡氏正骨,其传人均不同程度接受刘老的学术思想。刘老梳理传承脉络,开宗立派,创东北天池骨伤流派。并逐渐成为国内具有代表性的骨伤流派。
学术思想与观点
天池骨伤科流派早期学术思想以“从血论治”为主,刘老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后,提出“治肾亦即治骨”的学术思想,主张“肾主骨”理论指导临床。
肾藏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受养于后天之水谷精卫,肾精充足则身强体壮,筋骨刚韧;肾精不足、幼则成长、发育迟缓、筋骨软脆;年长则体不强健、筋骨松软、甚或别生歧异。故在治疗时,若因先天肾精不足引起的筋骨发育迟缓,骨生偻疾等诸候者,当以调养脾胃为先,以后天水谷之精,充补先天之不足,以强健筋骨而疗诸病候。年长因肾精不足而引起的诸骨疾病,常伴有腰膝酸软,或不能久坐、或不能健步、或头项不能转摇、或手摄失职不能抓取等,除调补脾胃,扶助正气外,且以补肾益精的方法为治。若系劳倦失护或外伤诱发骨赘者(骨质增生),则以补肾养肝的专门方药施治。肾虚者,易患腰部扭闪和劳损等,而出现腰酸背痛,腰脊活动受限等症状。又如骨伤折断,必内动于肾,因肾生精髓,故骨折后如肾精不足,则无以养骨,骨折难以愈合。临床治疗时,必须用补肾之法,以续骨、接骨。“治肾亦即治骨”也。
在临床应用中,天池骨伤流派虽重补肾,但反对按图索骥,而主张详查病情,随症为治。根据症情之阴阳、寒热、虚实、瘀湿之不同,随症加减,灵活变通。如以肝肾亏虚为主的加炙龟甲、黄精,或可减少鹿角片、淫羊藿药量;以脾肾阳虚为主的加补骨脂、巴戟天;以外伤血瘀为主的加炙乳香、炙没药、延胡索;发于颈椎者加葛根;发于腰椎者加杜仲、狗脊;发于髋、膝、踝加牛膝、木瓜;痛甚瘀肿加三棱、莪术;发于肩、肘、腕加桑枝、姜黄、桂枝;局部有热加黄柏、虎杖;血虚加当归、阿胶,肢体重着,挟湿或瘀肿,加薏苡仁、炮山甲、防己,气虚加黄芪、党参。
天池骨伤流派注重手法的应用与研究,刘老荟萃隋唐以来骨伤手法之精华,结合家传手技并进行整理研究实践,创立“二步十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点刺“暴伤点”治疗急性腰肌扭伤、“一牵三扳法”治疗急性腰椎小关节紊乱症、“旋转牵拉松解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理筋八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疗效卓著。
赵文海教授深入挖掘传统手法并结合多年临床实践,筛选出有效的手法,合理配伍,总结出治疗颈椎病的“三步八法”手法,即松体、整脊、理筋三步,揉、滚、拿、点、旋、端、推、叩八法。通过松体手法能够改善和加强局部血液循环,提高局部组织的痛阈,缓解肌肉痉挛,消除疼痛。此谓之“松之通”。通过整脊手法纠正“筋出槽”、“骨错缝”,松解颈椎小关节的粘连,加宽狭窄的椎间隙,扩大椎间孔,恢复颈椎正常生理曲度,理顺重叠或弯曲的椎动脉,使椎动脉血流恢复正常。此谓之“顺之通”。通过理筋手法缓解前两步治疗所刺激而引起的肌肉痉挛起到舒理筋骨的作用。以上三法为“松则通”、“顺则通”、“动则通”的有机结合。
现状与影响
天池骨伤科流派以刘老家学为渊源,以长春中医药大学为依托平台,根植于东北,辐射全国,枝繁叶茂。流派目前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骨伤名科、吉林省重点学科、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室、国家药品临床试验基地。逐步确立在骨性关节炎、骨坏死、骨质疏松症、脊柱疾病、创伤疾病的诊疗和科研优势,成为国内领先的骨伤科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中心之一。
刘老为东北天池骨伤流派第三代代表人物,其理筋手法在我国北方独称一派。20世纪60年代在国内首创治疗骨质增生(骨关节病)新药“骨质增生丸”,该药获长春发明与革新一等奖、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国家中医局科技进步三等奖;研制的“风湿福音丸”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的“健骨宝胶囊”获吉林省中医局科技进步三等奖;治疗颈、肩、腰腿痛的“壮骨伸筋胶囊”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复肢胶丸”获吉林省卫生厅科研成果二等奖。另有治疗骨折筋伤的“接骨续筋片”、治疗风湿骨痛的“汉热垫”和“药柱灸”等,均通过省级科研成果鉴定并投入生产,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第四代传承人赵文海为刘柏龄的首批高徒,是天池伤科流派主要传承人,是吉林省中医骨伤领军人物,其成果在国内中医骨伤科学界处于领先地位。现任附属医院骨伤科教研室主任、骨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先后被评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省高级专家、省名中医、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创新拔尖人才、中国药学发展奖康辰骨质疏松医药研究奖学科成就奖获得者、首届中华中医药学会高徒奖获得者。
在天池骨伤流派的第五代传承中,以冷向阳教授为主要代表。冷向阳教授为吉林省突出贡献专家、吉林省高级专家、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2001年获长春市青年科技创新奖,享受长春市劳模待遇;2002年获吉林省第七届青年科技创新奖。2012年被评为首届“吉林省教育厅新世纪科学技术优秀人才”。冷向阳教授传承”肾主骨“立论,研发以鹿茸为君药的复方鹿茸健骨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该药已由吉林大学白求恩药厂批量生产,投入临床使用。冷向阳教授对脊柱退行性疾病有深入的研究。擅长运用手术及保守治疗手段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
目前天池骨伤流派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天池伤科将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肾主骨”理论在骨伤科中的应用,并将学派的学术思想及特色诊疗推广应用。发挥更大的辐射作用,造福广大骨伤患者,为祖国骨伤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版编撰:李振华 宋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