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次校庆回眸
杨文波
今年9月16日,学校将迎来建校55周年。这是全校师生的节日,是所有校友的节日。
为了总结一个学校的办学经验,展示办学成就,凝聚力量,创造未来,各个学校都选建校逢五逢十的年份举办庆祝活动。我们学校也在建校30周年,40周年,45周年,50周年的时候举办了隆重的庆祝活动。这些活动给亲历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给后来者留下了历史资料。为了让广大师生更好地了解55年来历次校庆的精彩往事,我们查阅资料,将往届校庆活动整理成文,带领读者共同回忆那些难忘的印象。
1988年建院30周年之际,学校举办了隆重的庆祝活动。
这是学校在经历了“文革”,1978年恢复建制后,在改革开放十年洗礼后举办的。那时,各项工作均走向了正规,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在各项工作取得长足发展的关键时期,举办一项“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的活动显得十分必要,目的是总结经验、坚定信心、继续前行。校庆活动的主题是“发扬我院艰苦奋斗光荣传统,振奋精神,走向未来”。在当时正走向振兴道路上的长春中医学院来说,这次校庆是一次总结,更是一次新的征程的宣誓。
“夫史书之作,鉴往所以训今”。为真实的记录学校的历史,学校党委决定编写一部《校史》,这成为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我们今天看到的《长春中医学院院史(1958~1985)》就是在那个时候出版发行的。在这部校史中,以国家的发展和学校发展的特征、标志或重大事件为根据,尽可能的以学校大事为重点,突出教育发展的主线。回顾昨天是为了明天,透视历史是为了继承和发扬前人的优良传统和美德,规划美好未来,以便弘扬国粹,振兴中医,在新时期前进的道路上有个明确的方向。当时,校史的编写,及时搜集整理出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情节,比较完整地展现了30年来学校发展的历程,为今天了解学校的过去提供了清晰的脉络。直至今天,这本校史还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校庆筹备期间,学校组织拍摄了第一部专题片《杏林春色》,以视频的方式生动记录了学校的历史,一些名医名师在这部记录片里留下了活动的资料,今天看起来尤其珍贵。《我爱杏林满园春》是为该纪录片创作的歌曲。这首歌曲调优美,在师生中广泛流传,一度被当做校歌被传唱。此后的大型活动中,师生多次演唱这首歌。这次校庆,还编印了设计了介绍学校情况的画册,编写了第一部《校友录》。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等也纷纷以建校30周年为节点,作出自己的努力。比如,收集整理了学校科技成果,并汇报成册;《长春中医学院学报》出版了校庆专集,收录了一些名家的学术文章。
校庆庆典是在学校附近的长影剧场举行的。上级有关部门领导、各地校友、国外友人、全校师生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这场盛会。时任副院长夏洪生主持了庆祝会,时任院长邓明鲁在会上作了题为《继往开来,开拓前进》的讲话。时任吉林省副省长刘希林同志在会上讲话。
在校庆活动中,大家观看了校庆展览、医史博物馆、中药标本室和附属医院住院楼等当时学校的标志性建筑。
那次庆祝活动是成果的。翻开1988年的《校报》,陈旧的报纸记录着泛红的印记。“热烈庆祝长春中医学院建院30周年”的大标题醒目地印在报头的最上方,30年不长,却也显得陈旧斑斑,成为一段历史。
1998年,学院全体师生员工满怀喜悦地迎来了建院40周年。
从1988年到1998年,改革是这一段历史的主题。这十年,学校进行了教学管理、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后勤管理制度、住房制度、权力下放等一系列的改革,为迎接新世纪的到来打下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为庆祝建院40周年,学院成立了校庆筹委会,紧锣密鼓地进行了筹备,并成功举办了庆祝活动。
在原有校史的基础上,编纂了学校第二部校史——《长春中医学院院史(1986年~1997年)》。这本书是《长春中医学院院史(1958年~1985年)》的续集,时任学院副院长陈广路主持编写了校史。1998年3月,学院领导通过了编写提纲,组成各职能部门领导参加的编写班子。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6月初完成校史的初稿。几经修改,最后由李影、隋殿军审定后,第二部校史在1998年8月正式出版发行。院史记载了学校喜逢改革盛世,中医教育再创辉煌的一段历史过程,从党群工作、教学、医疗、外事、学生工作、后勤管理等方面,总结了十多年来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生动完整地展现了在上世纪末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的大背景下,学校迎难而上,积极推进各方面事业进一步发展的过程。
学校组织拍摄了第二部校庆专题片《春华秋实》。这部电视片脚本由刘宏岩同志撰写,分镜头脚本由王中男同志改写,由学校电化教研室拍摄。拍摄组克服困难,高质量的完成了拍摄任务,为学院庆祝建院4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为更好地总结人才培养成就,记录校友足迹,校庆40周年筹委会下设了《校友录》编辑组,编写了四十周年《校友录》,这也是学校历史上的第二本。
《校友录》收录了学院建院以来至1998年的历届毕业生名录,工作单位,联系方式,内容详实。
翻开校庆40周年画册,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张记载学校40年发展的光影图片。画册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诉说着长春中医人筚路蓝缕40年的光辉足迹。一张照片,一个故事,一个个记忆的片段组成了长春中医大的华美篇章。校庆期间编写了《杏林风采》一书。
1998年9月10日,学校隆重举行了建院40周年庆典。庆典地点在与我校军民共建单位——空军飞行学院大礼堂举行。吉林省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领导出席了会议,各兄弟院校、国外相关友人也参加了大会。时任院长隋殿军在会上做了振奋人心的讲话,省政府来宾、优秀校友代表、兄弟院校代表、国外友人代表分别发言,表达了祝贺心情。大会之后,举行了校庆文艺晚会。全校教职工载歌载舞,共庆学校生日。
校庆期间,开展了一系列的学术、文体、联谊活动。学院举行了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第五次学生学术研讨会、情系杏林联欢晚会等活动。“98中医药交流与现代中医临床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校庆期间圆满闭幕。这次国际学术会议是经国家科委批准举办的多边会议,得到了国家科委、国家中医局、省科委、省卫生厅等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有120余人,其中国外学者62人。
同为校庆系列活动,第五届学生中医药学术研讨会的召开也为校庆增添了学术氛围。1998年9月11日,在学校当时唯一的大型集会场所——阶梯教室举行。学术研讨会也受到了全国兄弟院校的关注,包括北京中医药大学在内的诸多兄弟院校都发来了贺电,院外的一些知名专家也写了贺信。一些参加校庆活动的海内外来宾参加了学术研讨会的开幕式。
2003年,是学校建校45周年。
就在前一年的2002年,长春中医学院告别了工农大路39号,来到了博硕路1035号。净月新校区开启了学校发展的新纪元。就在这一年,学校实现了人才培养层次的跃迁——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这是值得庆祝的大事。2003年是一个喜上加喜的一年,这一年学校有了太多的变化,太多难忘的回忆,45周年校庆的筹备工作更是一场运动,点燃了全院师生的激情。
学校专门成立了45周年校庆筹备委员会全面负责校庆筹备工作。早在4月份的时候,学院就进行了学院徽志、校旗图案的征集。到7月,共收到应征作品189件,经研究,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济一农同志的设计稿被确定为我校的校徽、校旗。
2003年9月10日,庆祝建院45周年暨净月新校区落成、申办博士单位成功、第十九个教师节庆祝大会在学校教学楼(致知楼)前广场举行。时任省委书记王云坤为学校题词、时任省长洪虎发来了贺信。
时间依稀还定格在十年前,致知楼门前的广场成了白色的海洋,天空中漂浮着巨大的彩球,同学们白色的衣服将新校区装扮的格外清新靓丽。同学们大声歌唱校园,精彩的文艺晚会给学校献上了一份大礼,柔美洒脱的太极拳表演也展现了我校浓郁的中医文化氛围。
当时的图书馆成为了博物馆、校史馆。而在2003年校庆期间,档案馆也就是原图书馆举行了开馆典礼。学校还组织关工委的老同志进行了现场书画笔会。
最令人难忘的是全校各个学生社团用献花亲手制作了巨幅长卷“三次创业添江山锦绣,四十五载增日月光辉”。长卷横跨了整个广场,同学们在长卷旁合影,休息,勾勒出了一副和谐的中医画卷。
这一次校庆,校团委编印了《青春长中——建校45周年百名大学生心灵独白》,印制了4版的彩色《校报》特刊。编印了《画册》。
在经历过癸未“非典”的肆虐后,新落成的校区,新的办学起点,学校面貌焕然一新,焕发了新的生机。这是一次宣言,预告了学校未来十年的辉煌巨变。
2008年是值得回忆的一年。对于长春中医药大学亦是如此,这一年她迎来了50岁生日,这一年,全校师生都经历了一场梦幻般的校庆。直到现在,办公楼中大多数办公室的门上还有校庆“50”的徽标。五年过去了,这些徽标像是一特殊的符号,清晰地记载着5年前的点点滴滴。
2008年9月19日,伴随着礼炮在晴空鸣响,和平鸽展翅飞翔,长春中医药大学建校50周年庆典在净月校区体育场隆重举行。校园内彩旗飘飘、横幅舞动、繁花似锦、人群攒动,到处都洋溢着节日的喜庆。
从2002年我校迁至净月校区,我校在教学、科研、医疗、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绩,迈入新世纪来学校经历了巨大变迁。2004年,学校进入省属重点高校的行列;2006年,学校更名为中医药大学;2007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这些都是写入历史的大事件。而校庆50周年,正是一场巡游,向世人宣布着长春中医大人取得的傲人成绩。
翻开学校的档案,详实地记载着50周年校庆的内容。
校庆是2008年的一项重要工作,要以“校庆搭桥,学术唱戏,扩大宣传,广泛联谊,打造名校”为主题思想,以校庆各项活动为载体,加大全校师生和校友的共同参与的广度和深度。50周年校庆重点工作可概括为“八个一”即“一本画册”、“一本校史”、“一部专题片”、“一个展览”、“一个大会”、“一场演出”、“一系列学术活动”、“一系列文本活动”。
校庆筹委会组织编写组编写了新的校史。《长春中医药大学校史(1958-2008)》由副校长曲晓波主编,长春出版社出版。这部校史将学校历史分为三个阶段,分为三章编写。前两章内容主要参考了学校历史上的第一部、第二部校史。第三章取材于学校近10年来教学、科研、医疗、党建、后勤、学生工作中的主要事件,尽可能全面反映总结了学校近10年发展中的主要成就和历史经验。校史附录中收集了历任学校领导名单、学校内设机构变化及负责人情况、学校名医名师情况、学校省级以上劳动模范名单、市级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名单等,更具有收藏价值。
筹委会宣传组制作了一本介绍校园的画册,全面概括了学校从1958年至2008年的发展情况、校园景观、办学成就、办学经验。画册页数由校庆40周年画册的40页增至88页。一本画册,像是一次展览,多的不仅仅是页数,更是学校多年办学结下的累累硕果。筹委会还录制了专题片《启古纳今,厚德精术》,制成了光盘。
校庆当晚,全校师生汇聚在体育馆前广场,举办了以“创业者之歌”为主题的文艺晚会,把校庆活动推向了高潮。《祝你生日快乐》《我爱杏林满园春》等节目道出了同学们爱校赞校的心声。两个小时的文艺汇演点燃了师生们的激情,师生的文艺节目振奋着在场每个人的心,每个节目都代表了师生们对于学校的热爱,每个节目都是一份礼物,献给了50年来为学校发展作出贡献的创业者。文艺汇演结束后,全校师生还观看了盛大的焰火晚会。朗朗夜空的礼花如彩色花雨,绚丽绽放,地下腾空而起的束束焰火如五色喷泉,勾画出了一片盛世中医大的美好图景。
校庆不仅有赏心悦目的文艺节目,更有百家争鸣的学术争锋,“校庆搭台,学术唱戏”,一系列高端学术活动成了校庆期间的主角,更是体现了学校建设一流教学研究型中医药大学的决心和愿望。
校庆期间,学校举办了多场次高水平的学术活动。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全国内经学术研讨会、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管理研究会教材学科组年会、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针灸诊疗规范化研究学术研讨会、中日21世纪健康论坛、中华医学会推拿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中药现代化学术论坛、护理教育改革与发展学术研讨会、2008年长春·国际医学教育论坛、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学术报告会、中医临床研究学术报告会、全国中医内科心血管病学术年会,先后在此期间召开。
回顾过去,学校30周年校庆地点在长影剧场,40周年地点选在空军飞行学院大礼堂,而50周年校庆地点选在长春中医药大学体育场。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变化,经过多年努力,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突飞猛进,不断取得累累硕果,举办活动的场地不再借用别人,而是在自己的校园举办。
2013年,长春中医大55周年校庆即将上演,长春中医大正借着学校发展新契机,积极进取,坚定前行。
校庆时的那些书
书籍是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每次校庆,都会以书籍的形式,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这些书籍中,除了每十年编写一次的《校史》外,还有介绍学校发展、展现学生面貌的,或者弘扬教师美德,展示学术情况的。一本本陈旧的书籍像是别样的声音,诉说着长春中医大的历史。
1988年,建院30周年之际,学院为了总结30年来的科研成果,编写了《科研成果新产品著作论文汇编》。一件件科研成果,一篇篇学术论文经历岁月洗礼,成了30年来学校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因为这是全校智慧和汗水的结晶。《科研成果新产品著作论文汇编》收录了1958-1988年30年间全校获得的科研成果36项,科研新产品35项,撰写的中医药专著62部,科研论文890篇。这些成果,就数量和质量而言,若是在现在,只需几年就可以完成。但这些成果来之不易,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为发展中医药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以学术的名义参与到校庆活动中,为建院30周年出版了一本特刊。翻开特刊,我们便会为校庆征文中投稿的教师名号大吃一惊,里面有邓明鲁、胡永盛、刘柏龄、王烈等我们至今耳熟能详的大师。在当时一本仅0.6元的学术杂志却盛满了中医药大家们的辛勤成果,实在物超所值。
1998年,学校建校40周年的时候,作为校庆的一份贺礼,时任党委副书记姚德臣主编了《杏林风采》一书。这本书收录了五十余位在我校工作、学习过的全国知名的中医药学者、吉林省终身教授、省名中医等专门人才的事迹。这里有熟知的陈玉峰、任继学、邓明鲁等远离我们的大家,还有胡永盛、崔仲平等依旧在我们身边的大师。他们成才的经历和所具有的精神是我校宝贵的精神财富。学校挖掘这笔财富献给学校40岁生日,是对我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肯定,《杏林风采》编成之后,时任吉林省副省长全哲洙还特意作序。
2003年,建校45周年之际,校团委主持编写了《青年长中——建校45周年百名大学生心灵独白》一书。这本学生作品集是为献礼校庆,团委、学生工作部在广泛征稿,认真评选的基础上编辑而成。稿件征集过程中,全校青年学生积极响应,短短几天时间,就收到包括本科生、专科生、研究生在内的应征稿件500份。当时,刚入学的2003级新生也收录不少。该书编写时,通过学生的视角还原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在校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是一本“原汁原味”的学子之书。书中,青年学生们写了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写了人生感悟,写了理想,赞美今天,歌颂明天,完全是一种真情实感的流露,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时任党委书记毛汉宁寄语全校学生“创一流高等学府,育优秀医药人才”,时任副院长(主持工作)王之虹教授寄语我校学子“承岐黄古术,创医学未来”,党委副书记周立也为这本书做了序言。
2007年,学工部、团委编写了《笃行——长春中医药大学百名优秀校友风采录》一书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尽管这是在50周年校庆的前夕出版,但该书的扉页上印着“谨以此书献给长春中医药大学50华诞”的献词,这也是把该书列为校庆书籍的原因吧。
历次校庆徽标
每次校庆,都会设计一个徽标作为校庆时的标识,每个标识都代表了当时学校的一个印记,有其独特的意义,回顾历次校庆,总会有一个独特的标识烙下美好的记忆。
1988 年校庆徽章图案,是向全院师生征集。经过几个月的征集和筛选后,确定了校庆30周年纪念徽章。纪念章规格2.3×2厘米,上部图案取英文“长春中医”的字头“C、C、C、M”的缩写,“CM”即“Chinese Medicine”,“CM”组成飞翔的白天鹅,“M”设计成变形的风帆,下部图案是大写“卅”的变形似滑翔的银燕。背面标有“校庆纪念、长春中医学院、1958~1988”。纪念章分两类色调:一类是白地、黄字、蓝线(卅外框);另一类是蓝地、白字、白线。色调明快,图案简单明了,它象征我院三十年中医事业不断蓬勃发展,如银燕、白天鹅搏击长空腾飞而起。
1998年,学院组织了建院40周年纪念徽章图案的征集活动。经过遴选,学校选中了吉林艺术学院一名设计者的作品。建院40周年纪念徽章正面由“三角形红色抽象物”(凸起)、汉语拼音“C、Z、Y”和阿拉伯数字“40”、红色圆环(凸起)及白色衬底组成。徽章背面印有“长春中医学院建院40周年纪念(1958-1998)”字样(卡扣式)。“三角形红色抽象物”象征长春中医学院建院40周年来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象征学院向着新世纪前进。图案透着强烈的向上和进取精神。汉语拼音“C、Z、Y”和阿拉伯数字“40”,“C、Z、Y”是“长中医”汉语拼音的缩写;“40”代表学院建院40周年。图案简洁、直观、明了。“红色圆环”及“白色沉底”,“红色圆环”象征长春中医学院院庆圆满成功;“白色衬底”象征祖国医学的圣洁。纪念徽章精致典雅,透露着中医学院特有的浓郁人文气息。
2008年,为迎接50周年校庆,学校在1月份开始了校庆50周年标识的征集,经过学校研究,最终选定“龙凤”图形为我校的50周年校庆标识。校庆标识由龙、凤、字母和数字三部分构成。“龙”为阿拉伯数字“5”变形构成的龙形飘带图案,象征我校经过三次创业,腾飞奋进,攀越高峰的磅礴气势。“凤”为阿拉伯数字“0”变形构成的抽象火凤凰图案,火凤凰托举着长春中医药大学校徽,寓意学校的明天更加美好,更加辉煌灿烂。标识中的字母“CCUCM”和数字“1958-2008”为我校校名的英文缩写和建校50周年的起止时间。标识整体设计寓意我校发展建设龙腾盛世,凤舞吉祥,体现长春中医药大学建校50年的吉祥喜庆与美好未来。图形的颜色运用以我校主色调灰红色调为主,象征着全校师生员工艰苦创业的旺盛激情、昂扬斗志和恢弘气势。
校庆时的那些校园歌曲
在长春中医大的校园里,总能听见回荡的歌声。校庆将至,回顾以往校庆时传唱的歌曲,总能道出一段精彩的回忆。
1988年,校庆30周年的时候,学校集体创作了一首韵味十足的歌曲《我爱杏林满园春》(集体作词,陈受谦曲)。自创作25年来,久经不衰,直到校庆50周年文艺晚会时,还在演唱这首歌。歌词如下:
妙手回春送瘟神,寻觅百草健身心,
文明古国传瑰宝,当代中医又逢春。
你扎根于中华沃土,你孕育了民族医魂,
救死扶伤博大精深。
我爱杏林花不谢,我爱杏林满园春。
满园桃李沁芳馨,满头白发耕耘人,
呕心沥血三十载,杏树开花又成林。
你繁衍于神州大地,你造福于炎黄子孙,
继承传统开拓前进。
我爱杏林花不谢,我爱杏林满园春。
1998年,校庆40周年之际,时任学校党委副书记姚德臣写了一首《让青春为祖国闪光》的歌词,由徐新圃作曲。《让青春为祖国闪光》作为长春中医学院大学生之歌,献礼40周年校庆。“迎着太阳,奔向前方……我们是岐黄传人“歌词流露出青年人的蓬勃朝气,曲子朗朗上口,将青年学子与岐黄之术融为一体,传唱一时。
迎着太阳,奔向前方,
踏上这新的征程,担负起人民的期望。
我们在杏林里,辛勤的耕耘。
我们在科学太空自由地翱翔。
除人类病痛助健康完美,把天职记心上,
团结务实博学拓新,用热血谱写新的篇章。
迎着太阳,奔向前方,
我们是岐黄传人,再创造五千年辉煌。
我们去探索百草的奥秘。
去挖揭中医的宝藏,
除人类病痛助健康完美。去实现理想,
团结务实博学拓新,让美好青春为祖国闪光。
2008年,长春中医药大学迎来了50周年校庆。当时,校团委负责的是校庆文艺晚会《创业者之歌》。为了深化文艺晚会的主题,校团委的几位老师一起创作了一首反映我校青年学生梦想的歌曲《追寻梦想》。我们经历风雨,我们顶着寒霜,一起追寻心中的梦想,正是这首歌,道出了一个个年轻的梦想。
从昨日南湖边到今日净月潭
白山黑水留下我们创业的风采
从昔日的学院到今天的大学
长中人的梦在这里实现
太极广场有我们晨练的身影
致知楼里有我们在勤奋钻研
千载中医情 世纪振兴心
长中人的梦在这里蔓延
我们走过风雨
我们走过暖阳
历尽坎坷我的心依然飞翔
我们迎着朝霞
我们顶着寒霜
一起实现我们不变的梦想
2013年,学校迎来了55岁的生日。此前一年,学校启动了校歌征集活动。经过层层遴选,我校退休老教授崔仲平作词的《让杏林繁花似锦》被初选为校歌歌词,后请吉林艺术学院董伟教授作曲,将在55周年校庆文艺晚会上,由教师合唱团进行首唱。
长白山麓绵延我宽广的胸襟,
净月碧波涌动我仁厚的爱心,
古老文明唤我勤奋求索,
时代风采催我勇敢创新。
岐黄学府,书声悠扬,
厚德精术,启古纳今。
给仁爱插上翅膀,
给人类送去温馨。
让杏林繁花似锦,
让中华永葆青春。
仲景理念铸就神圣的医魂,
时珍风采传承求实的精神,
勤求古训挖掘医学瑰宝,
博采众长探寻生命本真。
莘莘学子,奋发向上,
自强不息,与时俱进。
给仁爱插上翅膀,
给人类送去温馨。
让杏林繁花似锦,
让中华永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