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视频影像
 
尚无内容。
 
新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精彩长中人 > 正文

精彩长中人

校园故事,我们永远在路上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06日 10:19     文章来源:


做有情怀的记者 写有温度的故事 捕捉最绚烂的光影——
校园故事,我们永远在路上
—访 2021 年度我校“十佳记者”获奖者


编者按: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新华社成立九十周年,并在第22个中国记者节之际,向全国广大新闻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而在高校校园中,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智慧之笔,讴歌校园生活的美好;用心灵之笔,记录火热的校园生活;用热爱的双眼,凝视师生关注的热点。他们追求讲好每一个新闻故事,传递好校园一线声音,在一次次采访、一篇篇新闻稿中,凝练长中医发展建设的每一页华章———他们就是校园学生记者。




在笃行中不负初心


记者为追求真理奋不顾身的精神和去伪存真的职业操守一直深深吸引着无数年轻人,青年人尊敬记者、崇拜记者、向往记者也正因如此。正如无数青年人一样,吴淋淋和郭柏亭也正是因为被记者高尚的品格以及职业特性所吸引,在大学校园中走上记者的道路。

对于校融媒体中心木笔花工作室的吴淋淋而言,记者的职责在于引导社会风气,为社会前进发展作风向标,她在高中时就听过、看过、铭记过无数记者的工作案例。“真相因良知而显露,黑幕因勇气而洞开”的简光洲,“用青春换明天”的陈峰,“手捧滚烫故事传递楷模精神”的郑晋鸣,“唤醒良知,深挖真相”的孙春龙……这些前辈都是吴淋淋敬仰的偶像,她说:“如果不是不能考,我高中应该是会报有关于记者、新闻类的专业,我一直都很向往这个专业,所以上大学的时候就是直奔着学校融媒体中心报名的。”如今,她已加入学校校报编辑部,成为一名“老资历”的学生记者,时常忙碌于新闻采写之间。

学校微博运营负责人、桃枝工作室的郭柏亭自始至终的愿望就是能够在大学校园中从事融媒体方面的工作,传媒工作可以说是她内心中不灭的一盏灯火,她说:“我本人当时就是想去学和传媒相关的专业,但是没有考上。”高中时,郭柏亭就是校广播站的工作人员,那时她每天都会读一些新闻,久而久之就对新闻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她而言,大学进入校融媒体中心就是她梦想的延续。

对杏仁工作室的王思琪而言,记者是“信息自由时代中,以笔见正义,以文述正气”的职业,她始终以钦佩的态度表达着对记者行业最深的敬意,而习近平总书记在第22个记者节上给全国记者的问候也深深激励着她,她说:“以此共勉,希望自己永远是那个保持初心、坚守信仰的新闻人。”天南星工作室的姜蕊也将习近平总书记殷切的话语记在心上,她说:“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正处于一个最美好的时代,校园学生记者要坚持把握正确的新闻舆论方向,在守正创新中积极进取,传递正能量,做好每一次校园新闻采访。”


在荆棘中收获星光


在成为一名学生记者的道路上,注定要有很多坎坷和磨难,校报学生记者史晓艳在工作中也常常遇到困难,而最大的困难或许就是“太忙了”。她说:“到了期末的时候,我们医学生都在忙着复习,但是在这个时候也会有任务,就必须抽时间去写稿子。这个过程压力很大、时间也很紧,但还是要努力克服,不能辜负老师的期许,重点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新闻的时效性要求”曾为金樱子工作室的张鹤留下刻苦铭心的记忆,回想一次采写校园迷你马拉松的经历,张鹤不由地说:“新闻时效性太重要了。”为了这场比赛活动,她特意去“蹲”了这场活动,坚持看完了全程,当时天气冷,冻得她浑身发冷,回寝室后睡了一觉,第二天完稿交给老师时却被告知当天下午就有学姐已经交了上去。回顾这件事,张鹤一再总结道:“新闻的时效性是最重要的!”这件事对她来说是一个很深的警醒。

作为学生,有着工作与学习时间上的冲突;作为记者,有着通讯稿时间上的限制;而更加重要的是,每个校园记者都需要对自己的稿件认真把关、严格负责。承担着校园微博运营的尹弘至今记忆犹新:“我当时负责很多微博话题,工作上很忙,有一次在发西医科普视频的时候就没有仔细看,后来看到微博下面的评论才知道里面有一些不利于中医的言论,我赶紧删掉了。”这件事给她带来很深的启发,从事微博运营工作两年半后,她不断刷新着对新媒体的认识,她说:“微博相对于传统媒体,会轻松有趣一些,但是作为一个官方媒体则必须非常严谨,并保持媒体的正确性。在发的时候,要注意每一个措辞、每一个内容,要始终坚守正确的价值导向。”而这也成为尹弘每次发布微博最重要的工作标准和原则。一路走到现在,金樱子工作室姚佳婧的文笔、查找和整理材料的能力都得到显著提高。回想最初写稿的日子,姚佳婧笑着说:“我当时交上去的稿子,学长学姐、老师改完返回来后,几乎都没剩下多少是自己的东西。就这样经过反反复复地改稿,也一点点意识到了问题所在,经过不断写稿,量变引起质变,我的稿子也越来越成熟。”对于姚佳婧来说,一开始遇到最大的难题应该是查找资料,最初也不知道怎么搜集整理资料,慢慢地经过老师的不断指导,她现在已经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在文章中传递真情


记者这一行,接触的越多,收获也越多。天南星工作室的包莹回忆道∶“我印象最深刻的大概是采访针灸推拿学院的刚晓超老师,我很幸运能采访这位老师。”对于包莹来说,她一直以来就有考研后留校当老师的想法,但是又不知道要不要同时进行临床方面的工作,恰好此时她接到了采访刚晓超老师的任务,在和这位老师的交谈中,她了解到刚老师带了很多比赛,还教着不少选修课和必修课。但即便在事情这么多、几乎没有空余时间的情况下,她仍然坚持在医院看诊。

“这让我十分动容,感触很深,能有机会认识、采访到这样的一位老师,是我的幸运”,包莹说。像包莹这样在每一次采访中都会收获不同成长的故事,在每个校园记者的身上都在发生着,校园新闻在哪里发生着,哪里就是他们的工作现场,用真情的笔触记录校园事件的发生,用热爱的目光凝望校园生活的美好,用镜头语言写下长中医的春华秋实……在这个人人都拥有摄像头和麦克风的融媒体时代,在这个人人都能成为自媒体的时代,校园记者们用他们不变的信念和初心为讲好长中医发展故事、传播好中医药声音,而不懈奔走着。

或许,哪一天,你会看到他们的身影出现在你身边,那是他们正在捕捉校园热点、谱写校园故事的身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