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荏苒,岁月如梭,来长中大已近一年。回首一年来的学习与奋斗,体味到成长与收获,心中感慨万千。从最初的不知所措、迷茫无助,到现在的信心满满、踌躇满志,这之间的蜕变是艰难的,也是幸福的。因为有一位睿智的长者,在我遇到挫折时给予我鼓励,在我遇到问题时给予我指导,为我的人生指点迷津,就犹如海上的灯塔指引着船只向远方航行。这位长者正是我的导师贡济宇教授。
直至一年后的今天,我仍然清晰地记得我与她第一次见面的情景:我的导师,贡济宇老师在办公桌前,翻着一本厚厚的中国药典,察觉我进门,她抬起头,微笑着对我说:“你是庞宇涵吧,我是贡老师,可能是你以后三年硕士期间的导师。”言语不多,但足见其朴实与平易近人,亦如她的为人,简约、宁静。然而在我的心中,经常会用另外一个词语来形容我的导师,那就是可爱。
后来才知道,贡老师是学校药学院的副院长,是一位在药物分析领域研究多年的学者,然而这些都是被众人所了解的贡老师,作为她的学生,我很想说一说我眼中的贡老师。
考研时,我凭借超过录取线三分的成绩被录取。记得复试时,我听说学校是差额录取,因为担心自己最后一名的成绩而天天忧心忡忡,茶不思饭不想,不是到处打听就是到处咨询,晚上看书复习直到后半夜,简直“人比黄花瘦”。好不容易通过了笔试,到了最后的面试。作为一名外校考生,成绩又不高,我忐忑的心情是不言而喻的。面试时,我紧张得不知道自己表现如何。走出考场,大家都围在一起彼此问候着情况,我打开手机,看到信息中的短短一行字,就像是向日葵面朝着大大的太阳,暖暖的,那是贡老师发来的,“表现的挺好啊,加油吧。”虽然老师并没有说我会不会通过,甚至,我都没有想过老师会发信息给我,但是我仍然在一瞬间放松了自己,感觉轻松得都能够飘起来。
得知被录取后,我决定去见见我的老师。我提着行李,在距离办公室的每一个台阶,紧张地踮起脚尖,那是一种别人体会不到的心情,去见一位新的对自己人生重要的人物。在简短的彼此介绍之后,我以为老师会继续忙自己的事物,让我回家。然而她放下了手中的药典,可爱地看着我,开始跟我聊起了我的家庭,聊聊我的家乡延边,甚至还聊了聊延边的美食。可能是之前的电话沟通中,老师感觉到了我在学习方面的自卑,所以玩笑过后,她对我说:“过去的你自己已经过去了,就不重要了,要学会重新面对生活,好好学习,来迎接全新的自己。”看似很平常的一句话,却掀起了我心中的波澜,那可爱的微笑,便是不能再巨大的鼓励。暑期,在贡老师的帮助下,我还提前入住了学校公寓,在实验室实习,“更上一层楼”。
唐代诗人韩愈在《师说》中写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的职责可以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相辅相成,三位一体。这就对一位老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不仅要拥有深厚的专业功底和渊博的学识,而且还要有伟大的人格和高尚的修养,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中国有句古语:“经师易遇,人师难逢。”今日真正堪称优秀之导师,并不止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人格!而毫无疑问我是一位幸运的学生,在青年求学之路上能遇到一位难得的“人师”——贡济宇教授。
而今,无论是在实验室中,还是在课堂上,在每一个细微处,贡老师时时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召我们每一个人,把“投身医药科学事业”那种炽烈的激情灌输给自己的学生,只要我们在生活中或科研中遇到难题,找到老师,她都会挤出一些时间请我们到她办公室去讨论,不厌其烦地给予指导。她以自己的德、才、情给学生潜移默化的、终生受益的影响和感化,把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事业追求与精神享受,并带领着科研团队奋发前行,在国际最前沿的科研前线不断开拓新境界。
研究生的生活是短暂而飞快的,我想我会在老师的陪伴下,把每一天都过得精致、充实,绝不浪费我在长中大的每一寸光阴。他日夕阳西下,回首这段美好的岁月,我仍然想说:研途有您,如沐润雨。
四十出头,憨厚的相貌,不老的童心,弥勒一般的笑容,他就是我的研究生导师王洪峰。提起我的导师,大多数人会想起他的另一个身份——研究生院院长,因此会觉得有一些难以亲近,但熟悉他的人都会用一个词来形容他:感性。在这段时间的接触过程中,我慢慢地对这种说法有了更深的体会。
我永远记得第一次见到王老师时的情景:那是一个晴朗的午后,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我见到了王老师——一个笑容可掬的中年汉子。初次见面,我有一些紧张,操着略带山东口音的普通话与老师交谈,有些前言不搭后语。老师耐心地听我说话,时不时报以微笑,加以勉励,有如春风化雨,温暖人心。后来,当我有幸成为老师的学生,曾与老师谈起此事,询问自己当时的表现如何。老师表示他并不是以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只是从谈话过程中觉得我是一个上进、坦白的学生。“一个人的性情如何,大体会从她的言行举止上看出来。”老师微笑着说,“我相信自己的判断,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眼缘”吧。”
别看王老师人到中年,他可是一个弄潮达人。在这个微信普及的时代,我们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岛——“王氏师门”。在这里,王老师和学生们无话不谈。有时是对当今医疗状况的看法,有时是生活点滴的叽叽喳喳,当然王老师也会时常分享一些有关专业知识的学习资料,让同学们共同探讨。有一阵儿微信红包特别风靡,所以即使到了晚上或是周末,群里也会非常活跃。有一次正当大家在热烈抢红包的时候,王老师在群里喊话:“我有一个提议,不知道大家是否愿意用这些钱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呢?”接着老师解释说:“师门有一个已经参加工作的师姐,她的学生身患重病,急需手术。但由于家境贫寒,无力承担相应的费用。这件事情已经确认过了,情况属实。希望大家结合自身情况量力而行,捐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在老师的倡导下,爱心接力轰轰烈烈开展了起来,每个人都献出了自己的一份爱心。对于老师来说,这只是举手之劳的一件小事,对于一个受苦的家庭来说却是雪中送炭。看多了一些冷漠的社会新闻,老师的这一举动让我倍感温暖。
王老师绝对是一枚热心肠的暖男,学生的婚礼少不了他的身影。什么?证婚人是谁?当然必是王老师无疑。不论多忙,他总会出现在学生婚礼上,见证每一对新人的重要时刻。然后谆谆教导,为新人送上祝福。曾听一个师姐说起一件趣事,一个同学对老师说我们师门女多男少,针对这个阴盛阳衰的局面,老师是否考虑一下多收几个男徒弟呢。结果老师沉吟片刻,说:“这个可以有。”果然有“暖男”的担当呢。
王老师有一颗不老的童心。老师的生日时。自称“王氏师门掌门人”的他兴致勃勃地在群里发了一条打油诗:“老王今年四十五,兴起南湖走一走,脸红自己喘又吁,半百不及近百人。停步微信刷屏看,满眼生日祝福语。感恩童鞋情意重,抓紧锻炼为师门。”俏皮的话让人忍俊不禁。
这就是我的老师——“长江之哥王洪峰”,一个热心、幽默、感性又不服老的“顽童”。
亦师亦友一生情
研究生院 乔爱弟
研途有你 如沐润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