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视频影像
 
尚无内容。
 
新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精彩长中人 > 正文

精彩长中人

为医一生 学习一生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18日 14:33     文章来源:


——访省名中医我校58级校友张林  

有这样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他出生在农村,从小深受劳动人民朴实勤劳的美德熏陶;他童年体弱多病,因深受疾病的折磨而立志“一定要做一个为大家治病的医生”;他在医学事业上几十年如一日的钻研,对中医药事业孜孜以求无私奉献;他以满腔热血浇灌着一株株生命之树。  

他便是省名中医,我校58级校友张林。  

漫漫求医路  

张林出生于吉林省洮南市的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的张林体质不好,家境的贫寒加之原本医源的缺乏,每一次生病,都要耗费很大的周折才能将病治好。也是因为生病的缘故,他错过了升入初中的机会。从患病的苦痛与目睹群众疾苦无医可求的无奈中他萌生了成为一名好医生的念头。  

1954年10月,他随从父亲到远近闻名的好大夫孙湘潭先生家磕头拜师。从那时开始,他正式开始了他的求医路。求医的生涯是艰辛而漫长的,师傅很严厉,甚至有时候他还会被师傅用眼睛剜哭,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每天都用着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学习。除学好正常学业外,每天还要背牢一段精典,至少200遍。因此他的基本功扎实,这也为他在医学事业上不断取得成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生的求医生涯中,他一共拜了四位师傅学习。  

他在被二部一局评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后还向全国资深中医专家程绍恩教授拜师。他一直认为,学习是一辈子的事。自己从来不敢懈怠,医学学习更是如此,疾病从来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如果固步自封,停滞不前,总有一天我们会对越来越多的疾病束手无策,有心无力。张林还表示自己从来都不觉得自己的医术高超,他只想一点点的探索出生命的奥秘,以解决那些没有解决的医学难题。  

拳拳赤子心  

在医患关系出现紧张的今天,张林一直秉承着“五个一样”的理念工作着。即:生人熟人一样;大病小病一样;穷的富的一样;城市农村一样;上班下班一样。  

他给百姓治病,不仅使出浑身的解数,而且从来不分三六九等,对所有的患者一视同仁。记得他跟我们笑着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当医生的不要去说什么大德小德,对待病人就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那是病人,你做医生的能把病人当成求你的人看吗?我们医生就是为病人服务的。  

在整理他的资料时我看到了这样一组图片:为敬老院老人义诊,为街道肝硬化腹水病人诊病,为街道社区的百姓宣传自拟保健三字经,为发电厂老党员老工人老干部义诊。这一幅幅清晰的图片无一不展示了一名医者应有的恻隐之情。  

他在第一附属医院的出诊时间为每周三、四、五全天、周六上午,其余的时间他便要赶到白城的诊所出诊。坐着硬座火车,往返于白城与长春之间,风雨寒暑都不曾阻挡他前进的步伐。即使身体有着疲倦但他的内心却是甘甜的。我们不禁感慨,这样一周反复来往于两地,没有休息时间,就是年轻人都感觉有点吃力,何况是已经年过古稀。当我们替老先生感到辛苦,他却这么跟我们讲:“身为医者,要以患者为先,在那边的很多患者因为治病不方便远行到长春,每周的特定时间他们都等着我,我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来做点事情,来帮助他们。”家人、朋友都担心他的身体,劝他不要过于劳累,但是每当他看到患者为病痛折磨,他都不忍放手。“我的坚持就是他们的希望,所以无论如何我都不能放弃”。  

念念传薪火  

在采访之初,张林便告诉我们其实已经有不少的杂志社与媒体要来采访他,但都被他拒绝了。  

接受我们的采访一是应校长之约,二也是想传授给我们一些他求医中的经验。在我拿回的一本有关他的资料中,有一张2011年5月在受聘我校附属医院特聘教授为第一临床学院的学生们传授四诊合参经验的图片。  

图中的张林已见岁月的痕迹,但是那种为学生认真讲解的态度依旧清晰可见。我深深的被这样一副图片吸引,想象若是有朝一日也能成为他的学生,听他讲解医学哲理该有多好。  

张林对待学生热心和蔼,完全没有摆架子的感觉。采访期间他硬是要自己掏钱下楼给我们买水喝,并且平易近人,和我们唠成一团。他谆谆教导我们学习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学习中医靠的就是牢记,记牢。他关心孩子的学习与成长,不仅是良师,亦是益友!  

孜孜创医魂  

采访中,我发现,老人家思想不仅不守旧,而且非常前卫。多年以来,他一直致力于创建一种新的医学,即选取中医与西医的所长之处加以结合,使医学更加趋于完善与进步的未来新医学。  

他说,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只要能治好病的就应当拿来用,祖国医学不应当还继续停留在远古的经验医学时代,必须跟上时代的潮流与时代共同进步。他主张培养新型中医药人才,提出创办新型特色医校的建议。他主张学医应当从娃娃时代抓起,像现在已经趋于成熟的武术学校、体育学校一样,让孩子从小就浸润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之中,无论任何时间所接触到的都是与中医药相关的知识,说到这里的时候,张林很激动。他还举例说:“我们今天讲人参,就组织孩子们到参园里面去实地观看,观看的时候还可以将之前讲的内容重新温习一遍。我想这种学习方式能使孩子们更直接更容易的掌握相关知识,而且还能使孩子们不觉得厌烦,鲜活的植物总比教室里那些枯黄的标本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在我们交谈的过程中每次提到这种新兴办学理念的时候,我都能在张林的眼睛里看到异样的光彩。他一生致力于中医医学事业,晚年还如此积极的为中医药教育出谋划策,这些都不由得使我心生敬仰。  

目前,这一主张已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提倡和支持,并逐渐的走向可实行的趋势。在交谈之中,我可以深刻的体会到他对想要早日实现这一想法的殷殷期盼。  

2010年8月,当张林获得中医药事业走向世界贡献奖的烫金证书时,他又一次热泪盈眶。也许有着获奖的欣慰与激动吧,但我觉得他更多的是因为看到了不久后自己的理念得以实现的画面。我衷心的希望在付出努力与汗水之后他能够看到新的医学诞生的一刻!  

现在的张林,年逾古稀,却风采依旧,继续奔波于白城与长春之间,每天穿梭于病人之中,以赤诚的心,炙热的爱奉献于医学,奉献于人类。他自己说:我虽年迈,愿献余热,心中渴望中医药学这一优秀民族瑰宝的薪火得以代代相传,永放光芒!  

我以我血润杏林  

72岁中医人 张林  

往返长白周复还,  

硬座城际车中餐。  

寒暑昼夜程无阻,  

赶班身劳心内甘。  

医患千里寻常见,  

弘扬国医敢当担。  

我以我血润杏林,  

企盼岐黄早登巅。  

采访手记:  

张琼帅  

刚过中午我们到达附属医院,怕误了跟老先生约好的时间,所以提早一点到了。可是当老先生得知我们已经到了的消息之后,立刻说要赶过来,尽管我们一再跟老先生说,我们不着急,按之前约好的时间到就可以,但老先生还是提前来了。  

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接触名老中医,不免有些拘束。采访刚开始的时候,我们都规矩地按照采访提纲来提问,生怕说错了什么。但是经过不到半个小时的交谈,老先生和蔼的言语就使我们放松下来。交谈中我们聊了很多,最令我钦佩的是张老先生高尚的医德和终身学习的精神。老先生教导我们从医就应视病人为亲人,亲人有病哪有不尽心的,而且为医从来都是应该不断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治疗不断变化的疾病。我们知道:一个因心念家乡病人疾苦而主动放弃大好前途的医者,一个年过古稀为病人一周数次往返两地的医者,一个主动放弃休息时间潜心钻研新型医学教育的医者,一个终身学习践行一生奉献医学的医者,值得我们所有人敬仰。  

采访期间,因为老先生说要给我们买水,才得知老先生只喝自来水。老先生告诉我们自己无论到哪,出席什么样的活动,喝的东西,自己只要求自来水。简单的自来水纯净间透着朴实,正如老先生一样,一生为病人服务,从不计较自身得失。上善若水,也许说的便是老先生这般质朴无私。  

一杯清水,一人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