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视频影像
 
尚无内容。
 
新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奋进长中医 > 正文

奋进长中医

学子眼中的大师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25日 19:09     文章来源:


老师的养生哲学

李绍军

从小受父亲影响,我一直对祖国传统中医充满敬仰。在父亲那里,我第一次听到刘柏龄老师的名字,从父亲钦佩和敬重的口吻中,刘老师渐渐成为我心中既遥远又亲切的偶像。父亲每次提起刘老,总是伴随着一个又一个刘老与患者间发生的感人的小故事。那时我好羡慕父亲,总是幻想着如果有一天我能成为刘老的一名学生,那将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

2008年7月,中国中医药管理局第四批名老中医高徒班成立,我抓住了这次成为刘老师学生的机会,考取为高徒班的一员。三年的跟师学习,刘老师成为了我事业和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老师常跟我们说,中国已进入老龄社会,我们除了治疗临床疾病以外,还要掌握养生之道。那便是:精神愉快,生活规律,坚持脑力和体力锻炼。

老师说:“要恬淡虚无,保持乐观。”我们的人生坐标要准确,不要越位,也不要错位。人的才能和追求不一样,对自己的定位一定要准确,做自己想做的事才会感到快乐。老老实实做人,不争不抢,踏踏实实做学问,用心行医。我记得老师非常喜欢杜甫的一首诗:“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老师正是怀着这样的心态,在半个世纪的时光中积极行医,专心致志搞科研和学术,坦然做人,淡泊名利。在正确对待自己的同时,更要正确对待他人与社会,心中常有爱心,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对社会要心存感激,懂得回报。有了这样的心境,什么困难和压力都变小了,做起事来也游刃有余。老师常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回想起老师经常加班加点为贫困的、远道而来的患者排忧解难,让他们个个满意而归,虽然他经常为此吃不上饭,但他却感到无比幸福。

老师说:“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切疾病的罪魁祸首,老师主张早起,远离上网、赌博,抽出时间多多看书,锻炼身体,关注新闻以及焦点访谈、法制类电视节目,一般在11点以前睡觉;早上吃饱,午餐吃好,晚餐吃少;什么都吃,适可而止;吸烟对人体没有好处,适当饮酒有益健康。记忆中,老师对酒情有独钟,不管是远方客人来了,还是和自己的亲朋好友相聚,老师每一餐都离不开酒,而且喝得惬意,喝得兴致昂然。老师经常说,酒是400味中药之一,“少饮提神,多饮损命”,少量饮酒有益健康。

老师说:“人到晚年体力日衰,除了每天必要的活动量外,最主要的是要坚持脑力锻炼,如思考、读书,使大脑充分运转。”积极用脑,勤于思考,学习知识,脑细胞也在运动中生长,增加新的生命力。偷闲消极的人,大脑会逐渐萎缩,反应就会越来越迟钝,反倒容易衰老。“健康长寿从何处来?靠药补、靠食疗、靠遗传?这些都只能是一些补助的措施,实践证明:长寿关键靠自己。”

感谢老师给我上了一次生动的养生课,也是我人生道路的教育课;感谢老师多年来对我的谆谆教诲,化作我脑中的智慧,胸中的热血,行为的规范。谢谢您,我的恩师。

(本文作者为我校附属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

随诊

刘鹏

我的恩师刘柏龄教授现已是耄耋之年,却仍然亲临临床一线,每周按时出诊。在跟师学习的这段时间,我深深地被刘老高超的技术、深厚的理论根基和优良的医德所折服,从他身上,我明白了作为一名医生,除应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还应抱有一颗仁爱之心。

去年8月的一天,诊室里来了一位中年男性患者,颈部僵痛,双下肢无力,足底感觉迟钝,走路不稳一年有余,纳呆,尿急,便秘,曾在多地治疗均未见效果。患者因久受病痛折磨而情绪急躁,由家人搀扶进诊室。恰逢刘老到疗区进行会诊,未能及时给予诊治,该患者便发起牢骚,嘴里嘟囔着:“这大夫架子还挺大嘛,患者来了这么半天了还不给看病啊。”我在旁边听着非常不舒服,觉得患者太过无理取闹,正要制止,谁知这时刘老已出现在门口,想必刚才患者的话他已经听到了。我想,老师在医学界是德高望重的大家,被一个患者这样误解一定会很生气。可没想到,刘老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坦然地做到椅子上,平静地问道:“小伙子,对不起啊,刚才有一个重病患者需要会诊,耽误了几分钟,让你等着了,别着急啊,来,说说你哪里不舒服啊?”患者看到刘老这样亲切地跟自己道歉,也不好意思了,脸一下子红了起来:“没啥,就等了一小会儿,刘大夫,我这脖子疼,走路还打晃,手麻、腿沉,这都一年多了,咋治都不好,是不是治不好了?”“别着急,先做一个查体,再看看你带来的片子吧。”说着刘老便示意我给患者做查体。

查体做完后,刘老详细询问了患者发病经过、诊疗过程,又为患者切脉、望舌,最后胸有成竹地说:“小伙子,你的病叫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病里较为难治的一种,不过,不要灰心,我给你开个方子,坚持服用会有不错的效果。”说完写了一张方子交给患者,并嘱咐患者经常做温水浴,以加强活血通络之功。两周后,患者复诊,下肢酸痛减轻,走路稍觉有力,二便调和。刘老嘱效不更方,在原方基础上加黄芪30g,地龙10g,淫羊藿20g;再服3周复诊,双下肢行走有力,步态较稳,但仍有麻木感,上方加白茯苓30g;继服3周,历时80多天治疗,病症稳定,活动基本自如。患者和家属非常感激,还给刘老送来了金灿灿的锦旗。

过后刘老告诫我,医生不但要会看病,更要会治人,即要会安抚病人、包容病人,这样才能事半功倍。遇到难治的疾病不要慌,不要畏难,要积极思索。就像这例病人,中医中虽没有脊髓型颈椎病的提法,但其相关症状多体现在痹症中,痹之为病多为人体气血虚弱,复感风寒湿邪。本病例的发生发展是因颈外伤后,导致椎体不稳,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而致,属于颈背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两经气血运行失调,日久瘀痰互阻,正气不足。故其治宜以祛痰化瘀、益气通络为法,宜补气养血,改善局部血运,缓解肌肉痉挛,增强肌力,稳定椎体,恢复肢体功能。

刘老就是这样,时时刻刻言传身教,对我们这些年轻的医生给予无私的指导,帮助我们成长,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就像矗立在医海边的灯塔,为我们指引航向!

(本文作者为我校附属医院脏腑推拿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跟师笔记

刘钟华

近日气温骤降,天降瑞雪。因为雪天路滑,病人来的较平时晚,闲暇之余,刘老跟我们谈起了学习。刘老讲,中医骨伤科是一个中医特色与优势比较明显的科室,因此骨伤科专业不仅要具备坚实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相关中西医的专业知识,同时必须懂得人体解剖、生理病理和现代医学理论知识,以及影像学专业知识,如放射、超声波、同位素等。另外,骨伤科专业十分注重手法及操作,是一个对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而且对针灸、推拿、理疗、康复等专业技能知识也应该十分熟悉。在专科人才培养方面,可以采取基础知识等通用课程集中学习,专业技术跟师学习的方法,因为老中医的口授心传对临床专业技能的提高是十分有利的。

刘老说:“学中医犹如文火炖汤,愈久弥香,不能急于求成而做表面文章,浮躁是学中医的大忌。多看书、多临床、多思考是学好中医的重要方法:看书是基础,临床是关键,思考是纽带。中医讲究悟性,无论是读经典,还是做临床,要懂得举一反三。希望你们‘青出于蓝胜于蓝,后学势必超前贤。’”言语之间,透露出了一位老中医药专家对后辈的殷切期望。要学好中医基础知识,掌握中医的思维方式,把握中医理论的精髓,为“运用之妙,存手一心”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刘老十分强调对中医经典原著的学习与体会,原汁原味地体会中医之道,而不是简单地学习一些经过别人编辑过的东西。临床实践的同时,还要不断进行理论学习,实现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互动。老师跟我们说,根扎一尺,更上一层,中医的基础不可不重视。树往下扎根,花果往上结,打基础是苦降树根,临床的花朵则是辛开上升。

中医治病讲究使用道地药材,也就是说药品的质量很重要。近些年随着中药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个别药商为了一己之利在药品的流通中以此充彼或者以次充好,导致药材市场混乱,直接影响临床疗效,甚至危及生命,临床使用时一定要详加辩明。如关木通,滥用可导致药物性肾衰。刘老说,关木通是马兜铃科属,有肾毒性;而川木通是毛茛科属,从未发生过不良反应,古代用的都是川木通。以往的中医学徒,都是从司药开始的。在长时间的中药炮制调剂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药性、功能、主治,同时具有鉴别药物的能力,临床上减少了出现不良反应的机会。现在,由于中医教育方式的变化,中医临床与药剂调配各成体系,不但中医学生很少接触到中药调配,而且不少中医大夫也很少有接触中药,对中药最基本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有毒无毒、毒之大小、品质优劣等知之甚少,这无疑是中医发展的一种遗憾。

刘老对我们讲:“中医贵在传承,传承贵在勤学,要弘扬中医文化,我们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第一,在于‘学’,我们应秉承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古训,在教学与临床中不断汲取着中医学术精华,并要做到刻苦钻研、勤于实践、治学严谨、认真负责,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钻研中医的氛围,‘学到知羞,方知艺不精’,只有遍览群书、勤于思考,才能赋予中医适应时代的新生命;第二,就在于‘术’,所谓‘医以济世,术贵乎精’,中医的生命就在于临床实践,只有精准地辨证施治,才能让中医的影响深入人心;第三,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德’,学或可后进、术或可勤得,而唯有德只可内修。孙思邈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只有本着一颗诚实质朴、治病救人之心的医家才是被患者承认的大德之医。”

刘老的教诲,我一直铭记于心,作为我从医道路上一座永恒的灯塔,为我引领方向。

(本文作者为我校附属医院科研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医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