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视频影像
 
尚无内容。
 
新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奋进长中医 > 正文

奋进长中医

青春毕业册中的夏与告别 —学校2025年毕业季走笔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30日 14:30     文章来源:


毕业的风悄然掠过校园角落,站在大学时光的终点线前回望,那些跌跌撞撞的片段涌上心头:踏入校门的新奇、推开宿舍的局促、深夜卧谈的畅意、台上演讲的紧张,还有图书馆灯光里的奋笔疾书、抢课时的手忙脚乱、舌尖上那顿五味杂陈的毕业宴……这个夏天,它们都化作青春的注脚,关于勇气、成长与告别的故事,正待与你细说。


快门里的青春标本


“咔嚓!”图书馆前的台阶、操场跑道的弯道、宿舍楼下的树荫,甚至教室最后一排的座位、食堂最熟悉的档口———毕业季的镜头捕捉着校园里每一个藏着故事的角落。这是离校前最后一次集体定格,取景框里晃动的不仅是学士帽上的垂坠流苏,更是光阴里并肩走过的无数晨昏光影。

中药基地班的陈海雨和室友们,抱着书本蹲在台阶上,特意模仿大一刚入学时拍证件照的拘谨又青涩的模样,快门按下的瞬间,记忆翻涌:“记得大二备考时,我在走廊背书到凌晨,是值班宿管阿姨给我递了杯热水。”这件事在陈海雨的脑海中印象深刻,当毕业季的最后一张照片定格在图书馆时,陈海雨发现相机里的教学楼不再是冰冷的建筑,而是装满了四百页A4纸的学习笔记的重量。那里记录着晨读时透过窗户看去的阳光,考研冲刺期走廊里弥漫的咖啡香,答辩前夕留在讲台上的半截粉笔———四年时光,都藏在这1095次日出日落的光影里,被毕业季时的一声声快门声封存起来。书页翻动间的逐梦之路在长中医毕业生的故事里,图书馆是绕不开的精神灯塔。自习桌前用咖啡杯“堆”起奋斗的刻度,书架间穿梭寻找文献的专注身影,都见证着梦想拔节的声响。

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张鼎钲就是这里的常客。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的荣誉背后,是“第二导师”图书馆无声的陪伴,图书馆的每一道光,都在照亮翻越人生书页的勇气”,他感慨道。在这里,奋斗从不是孤勇者的独行,书架间偶遇的同窗、参考咨询部老师的点拨,都让逐梦之路有了同行的温度。药学院的刘博对此深有感触,大二成绩下滑让她一度丧失信心,面对稀缺的保研名额与激烈竞争,成功似乎遥不可及。直到在图书馆刷到朋友圈里学长学姐晒出的待录取通知截图,她内心第一次燃起清晰的渴望:如果再努把力,一年后的我能否也站在那里?”这个念头成为转折点。熬过保研季那些失眠的夜晚:十几版简历的反复打磨、专业课的地毯式复习、邮箱的频繁刷新、面试场景的无数次模拟……构成了她那段时间的全部生活。回望一千多个日夜,那些凌晨实验室的灯光、反复修改到凌晨的申报材料、面试前颤抖的深呼吸,最终都凝结成一份沉甸甸的录取通知书,她明白了:“所谓逆袭,不过是把每个我‘试试看’熬成了‘我做到’了。”研0”学长们的视频里藏着共同的秘密,凌晨的灯光映着翻开的书本,考研真题与专业书在桌面堆叠成塔字形,图书馆的灯光年复一年为晚归的学子亮着,也默默送走了一批批带着中药香与书卷气的毕业生。



无数“第一次”镌刻出的成长坐标


站在大学时光的终点回望,无数个“第一次”如琥珀,封存着成长的青涩与悸动。

还记得第一次拖着行李箱,滚轮在石板路上磕磕绊绊的声响吗?如今,却已能熟稔地向新生指路。第一次推开宿舍门,面对陌生室友的局促,后来都化作了分享零食、畅谈人生的默契。选课系统堪称“数字战场”,中药药理学”的抢课界面曾让多少人心跳加速?有杏仁er回忆:“电脑卡死那一刻,学姐塞来的选课攻略简直是救命稻草!后来才明白,大学的温暖就藏在这些互相拉一把的细节里。”百人大课上,讲台上老师的身影缩成剪影,邻座翻书声、窗外的叶响交织,知识的海洋就这样在阶梯教室间铺展开来。触摸白芷粗糙的表皮,感受石膏冰凉的质地,第一次在实验室里辨识药材的肌理,瞬间拉近了与千年中医药智慧的距离,正如有杏仁er说:“那一刻突然懂得,白大褂下是生命的托付。”这份托付意味着医者责任。临床医学院的邹瀚锐出生于中医世家,“大医精诚”是他铭记于心的人生航标,五年本科时光,他在医学道路上坚定前行。康复医学院的孙夕雅深知,五年本科只是医者生涯的起点,前方还有更长的路、更高的山要攀登,她已准备好迎接新的挑战,向远方进发。

成长,也在点滴积累中悄然发生。管理学院的王亭旭构建起“药事管理+数据分析”的复合能力体系,WebofScience、SPSS成了他的得力助手,他想证明在中医药与现代管理的交叉领域,专业与实践同样重要。康复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的肖晨雨从懵懂“小白”到推行“权益问题48小时响应制”的雷厉风行,工作日志写满待办事项却总不忘画个笑脸,她说:“那些跌跌撞撞的时光,早把我们锻造成了敢奔赴远方的人。”医药信息学院的韩金鹏和王佰万则笃信“干中学”的力量,无论是办公软件的精通、活动策划的打磨,还是图书馆里熬过的夜、比赛前拼过的命,都是为未来铺路的基石。“别小看琐碎的技能打磨,那是实打实的职场硬实力。”韩金鹏说。王佰万则鼓励学弟学妹:哪怕起点不高,只要肯努力,平凡的日子也能绽放光芒。”

毕业回望,总有许多话想对那个初入校门的自己说:“我来到长中医八年了,想对大一的我喊一句:谢谢你没混日子!”“想告诉刚入学的自己:坚定走下去,别彷徨,相信你可以!”“坚持住,更好的未来就在前面等着呢!”“最大的成长?现在我能独立接诊患者了!”这些藏在心底的话,是青春信笺里最珍贵的逐梦碎片,盛满了初触专业时的雀跃、钻研知识时的热忱,和对新旅程满满的憧憬。


毕业餐桌上的启航祝福


离别的千言万语,终究要落在烟火人间,化作舌尖的滋味。毕业季时的杏林餐厅与橘井餐厅,一场名为“五味调和青春宴”的毕业午餐,将离愁别绪精心烹调。16元的心意餐券上印着“愿你一路生花”,毕业生们捧着餐盘,在小龙虾的麻辣、酸梅汤的酸甜里,咀嚼着同窗情谊,也咀嚼着即将告别的大学时光。最吸睛的当数那长达6.7米的巨型“超甜毕业证”蛋糕!当“甜蜜当归”的奶油滑过舌尖,药膳小方区的人参枣糕正以甘温滋养着离别的愁绪,樱桃与甜杏的果香在“四味青春补给站”弥漫开来。有学生打趣道:“这哪是吃顿饭,分明是母校把‘启古纳今,厚德精术’的校训,连同本草的清韵,都揉进了这顿离别宴,让我们‘吃’着就启程了。”

母校熟悉的烟火气,成了送别毕业生远航的悠长汽笛。肖晨雨行李箱里装着南下广州的录取通知书和那本翻烂的《黄帝内经》,“莫愁千里路,自有到来风”———这是她留给学弟学妹的临别赠言,也是她笃信的人生信条,五年时光,让她从懵懂好奇的中医“门外汉”,成长为一名坚定的中医初学者。如今,她即将赴广州中医药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继续追寻“大医精诚”的理想。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韩春雨即将走上思政课的讲台,她希望能继承导师的治学精神与育人情怀,点燃学生们对理论的热爱,她说:“未来,我将继续以‘眼有星辰’的理想追求,秉持‘手有春秋’的务实态度,在更广阔的研究领域中探索、耕耘。”康复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的何思源,则选择将青春的热忱播撒在边疆,为那里的教育和中医药文化传播贡献自己的力量。


快门定格的夏天,青春正远行


毕业的快门声轻响,把教学楼的白墙、操场的绿荫、图书馆的灯光,连同走廊穿堂的风、食堂蒸腾的烟火气,一并装进青春的相框。照片里定格的张张笑颜,是青春与梦想交织的光芒。这不仅仅是一场盛大的告别,更像是寄给未来自己的一封永不褪色的情书。终有一天,它会成为打开记忆宝盒的密钥,提醒我们,那个在长中医的夏天,我们曾如此鲜活地年轻过、青春过,勇敢地出发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