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视频影像
 
尚无内容。
 
新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奋进长中医 > 正文

奋进长中医

青春践初心 岐黄润乡土 — 学校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掠影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1日 14:28     文章来源:


盛夏时节,学校多支社会实践团队奔赴省内外城乡大地,以脚步丈量省情民情,以专业践行医学初心,开展了一系列有深度、有温度、有担当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从红色纪念馆到田间地头,从社区义诊到产业一线,同学们在实践中学思践悟、锤炼本领,展现出新时代中医药学子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循红色印记  铸信仰之魂


实践之旅从红色教育基地启程。药学院先后走进长春、吉林、辽源三地,在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伪满皇宫博物院、南大营旧址陈列馆、辽源矿工墓陈列馆等场所开展沉浸式学习,深刻体会那段屈辱与抗争的历史。在吉林市左家镇,队员们聆听老党员深情讲述社区变迁,理解城镇化进程中党的引领与民心所向,真正实现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同频共振。与此同时,临床医学院奔赴临江,在陈云旧居、四保临江战役纪念馆和溥仪宣诏退位旧址中追寻英雄足迹。一件件实物、一幅幅照片再现烽火岁月,让队员们深受触动,也更加坚定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职业信念。管理学院在松江村杨春仁烈士殉难地的肃穆氛围中缅怀英烈,在纪念碑前庄严立誓,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使命。一系列红色教育活动,不仅让同学们接受了深刻的思想洗礼,也为后续深入基层服务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赴基层之约  践为民之诺


怀揣红色信仰,同学们迅速投入基层健康服务中,真正让中医药走进社区、惠及百姓。针灸推拿学院远赴平度,将服务延伸至养老院与幼儿园。在养老院,队员们耐心为退伍老兵及高龄老人提供推拿服务,亲切唠家常、送温暖;在幼儿园,他们则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医药启蒙课,让孩子们通过看、摸、画认识中药,在幼小心灵中播下文化传承的种子。在漫悦湾社区,志愿者们结合夏季时令,推荐药膳食疗方,讲授保健穴位,带领居民习练八段锦,开展耳穴压豆体验,让中医“治未病”理念深入人心。药学院团队开展健康讲座与义诊,聚焦老年群体常见病,从中医辨证角度普及防病知识,现场演示拔罐技法,讲解中药茶饮的合理配伍,帮助居民掌握实用简便的中医保健方法,让中医药文化融入日常点滴。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服务,同学们不仅提升了临床实践能力,更深化了对医者仁心和服务群众的理解。


探产业之路  助振兴之梦


走出诊室与课堂,多支团队将目光投向吉林大地上的特色产业,探索中医药助力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

吉林省人参科学研究院实践团赴国吉控股集团参观学习,在集团党建文化展厅了解企业以“党建+产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及其战略布局,参观集团自主研发的聚能波养生仪、智功夫芯灸共振眼镜等核心产品,深化了实践团对企业创新的认识,拓宽了研究视野,也为后续院企合作、助力吉林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实践团前往延吉市国家参茸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重点学习了人参参龄鉴别方法,专业人员现场演示了通过芦、纹、体、须等特征判断参龄的技巧,成员们认真观察、积极提问,努力掌握这项实用技术。

管理学院赴万良人参交易市场,调研人参产业的市场生态;在野山参博物馆,队员们系统了解人参的种植历史、文化内涵与经济价值,感受“一棵参”背后的产业振兴图景。护理学院深入“中国梅花鹿之乡”双阳区,走访博物馆与企业基地,全面了解鹿产业三产融合的发展模式。同学们发挥专业特长,在鹿乡镇开展健康普法宣讲,创新“以案说鹿”等形式,助力养殖户规范生产,为特色资源转化注入青春动能。马克思主义学院团队则前往抚松县万良镇、仙人桥镇,在参乡文化中读懂奋斗,在南天门村与村民共谋发展,探讨如何将传统草编工艺与现代审美结合,为乡村产业增添新活力。康复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实践团赴长春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参观城市发展历程展区、未来规划沙盘及互动体验项目,团队成员系统了解了长春从历史到现代的建设变迁,深入体会到城市规划中的科学逻辑与人文关怀。在一幅幅蓝图与影像资料中,大家既感受到城市发展的辉煌成就,也更加理解了规划对区域发展的引领作用。

此次活动深化了同学们对“规划先行”的认识,激励他们将个人成长融入城市和国家的建设进程,为未来投身社会积累了宝贵的理论与现实基础。这些调研与实践,让同学们跳出书本,亲眼见证中医药产业链的延伸与价值,思考专业学习如何与地方发展紧密结合。


承岐黄之术  传文化之脉


如何让中医药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光彩,是长中医学子持续探索的命题。针灸推拿学院团队奔赴延吉市,来到延吉民俗园,体验朝鲜族舞蹈,制作传统美食,调研特色民宿,学唱朝鲜民歌,感受其文化魅力与传承。在延边州博物馆,他们进行党史学习,感悟民族政策,结合专业探讨中医药在边疆健康服务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学院队员们感悟南天门村的传统技艺烧窑与瓷器技艺承载着生态转化的智慧,草编手艺从日常生活用品迈向艺术品,队员们与村民交流,为传统技艺与现代市场接轨出谋划策。药学院团队开展的中草药辨识活动吸引众多群众参与,人参、京黄芩、重楼等药材在队员们的讲解中变得鲜活易懂;“花枣杞宁饮”现场飘香,一杯代茶饮、一份关怀情,传递的是中医药简便验廉的健康智慧。此外,文玩玉米制作、书法体验等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社区文化氛围,也进一步增强了中医药文化的感染力和凝聚力,彰显了中医药融入生活、服务大众的时代价值。

这个夏天,长中医学子用脚步丈量吉林大地,用专业服务回报社会。他们在红色教育中砥砺初心,在基层服务中锤炼医术,在产业调研中拓宽视野,在文化传播中树立自信。每一次把脉问诊、每一次耐心讲解、每一次田野访谈,都是最为生动的国情课和思政课。实践虽已结束,但成长仍在延续,同学们将带着这份宝贵的经历重返课堂,以更坚定的信念、更扎实的行动,勇担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历史使命,为健康吉林、健康中国建设持续贡献青春力量。


【关闭】